

投訴:40元收的是啥錢?
陳女士今年50歲,家住皇姑區塔灣附近,于12月3日到指定醫院——皇姑區中心醫院接受殘疾鑒定。幾經周折找到鑒定門診后,陳女士被告知要交40元錢。交完錢后,她拿到了一張“沈陽市門診醫藥費收據”,“項目”一欄有手寫的兩個字:“體檢”。上面還印著“心電圖”、“X光費”等項。正當陳女士滿懷期待地等著“體檢”時,醫生只用眼睛望了她一眼,就稱通過了。她質疑:40元錢收費依據何在?卻沒人回答。“難道醫生瞅一眼就能鑒定我是二級殘疾?”
調查:收費標準有“依據”?
12月7日,記者接到讀者投訴后立即趕到皇姑區中心醫院。步入門診大廳后,相繼向“掛號處”、“收款處”窗口詢問“殘疾人在哪鑒定?”,但無人理睬。最后還是在保潔大姐的指點下才發現,門診樓外的一條小胡同拐角處,掛著一塊并不醒目的“殘疾人體檢中心”的小牌。從小胡同拐進去,再拐繞過一條小胡同,才看到一間平房,房門口聚集著七八名殘疾人,有的還架著雙拐。“醫生說必須交40元!也不知道是啥錢。”一名母親領著智障的兒子剛走出來,她告訴記者,醫生只跟她的兒子說了幾句話,就通過了。
走進體檢中心,是個八九平方米的房間。一張桌子上擺放著貼有照片的殘疾人體檢表,屋內只有一男一女兩名醫生。記者觀察到,相繼有好幾名殘疾人被告知“去交40元”,回來拿著收據讓醫生看一眼就通過了,并未做任何檢查。
“收40元錢的依據是什么?”記者表明身份后,醫生緘默。幾分鐘后,一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趕到,他的胸牌上寫著“劉成鵬,院長助理。”
劉成鵬告訴記者,該院是11月17日開始執行對殘疾人換證鑒定這項任務的。之所以將“殘疾人體檢中心”設在院內的偏僻角落,一是遠離發熱門診,二是不用上樓。他拿出一張印有“遼寧省友誼醫院收費標準”的白紙,上面印著:“聽力、言語90元/ 人,肢體40元/人,智力40元/人,視力100元/人。”他說,這就是40元錢的收費依據。以往這項工作全市都統一在友誼醫院做,由于殘疾人太多,眼下擴至全市14家醫院,因此約定俗成沿用了友誼醫院的收費標準。
醫院:來不及做細致檢查
“可是,瞅一眼就值40元?就能鑒定殘疾級別嗎?”記者問。劉成鵬回答,來鑒定的殘疾人實在太多了,比如當日,該體檢中心接到的體檢表就達近百張。醫院配備的醫生人手有限,實在來不及一一做細致檢查。他說,對于肢殘、智障等殘疾人,醫生大多憑用眼看,通過語言溝通交流就能查出來。
這時,記者看到一張體檢表上有一條“四級殘疾鑒定標準:”,其中有一項注明:“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單憑醫生肉眼觀察,就能掌握準確鑒定結果嗎?”面對記者質疑,許久無人應答。
“殘疾人換證需醫院體檢鑒定,這本來是件好事。可是,相關部門能否推出人性化服務?比如,門診位置設得更合理些,收費依據更透明些,醫生檢查更細致些,讓我們的心更溫暖些。”殘疾人陳女士道出了所有殘疾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