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指醫院用藥浪費,院方表示無奈;北京多家醫院證實,兒童專用藥品、專用劑量匱乏嚴重
本報訊 幾千元一瓶的成人藥,用在患兒身上只能使用1/10,剩余部分只能丟棄。
北京數家醫院人員證實,由于兒童專用藥匱乏,兒童劑量藥品缺少,成人用藥酌量減少用于兒童,造成浪費的現象很嚴重。
昨日,多家藥廠人員坦言,兒童專用藥受到利潤、實驗倫理等限制,廠家都不愿研究生產。對此,衛生部相關專家稱,國家應對企業生產兒童專用藥給予政策傾斜。
開藥2克只用1.7克
李先生5歲的兒子前幾日感冒發燒,在大興婦幼保健院輸液。醫生開的是0.5克/瓶的進口頭孢類注射液4瓶,共167元。注射完后,李先生發現只使用了1.7克,剩余0.3克被丟掉。
“0.3克的藥也是掏錢買的。”李先生認為,院方在未告知的情況下,就擅自丟棄,是侵犯自己的權利。
缺兒童劑量醫院無奈
大興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譚華清解釋,1.7克是按照患兒的體重配比的注射量,該患兒21公斤,按每公斤使用量80毫克計算。這種抗生素最小的劑量目前只有0.5克/支,0.25克/支的幾年前已停產,醫生只能開4支,丟棄多余藥劑是按照規定來處理。醫院對于未向患者家屬告知已表示了歉意。
昨日,12320北京市公共衛生公益電話值班人員證實,剩余注射液的確要按照醫療廢物來處理。
譚華清坦言,對于兒童用藥浪費現象,醫院也很無奈。
兒童專用藥匱乏嚴重
昨日,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的醫生表示,目前針對兒童專用的藥非常少,小劑量裝的藥也在逐漸退出市場。患兒按體重等計算用量后按比例適用成人用藥,一瓶藥用不完的事情常碰到。
北京兒童醫院一名醫生稱,有時幾千元一瓶的藥用在孩子身上只能使用1/10,剩余部分也只得丟棄。“醫生也替家長心疼,扔掉的都是錢,醫院也沒有辦法。”該醫生說,一般打開的注射液24小時就過期,按照規定只能丟棄。
家長喂藥像做復雜算術
李先生的困惑并未結束。
昨日,醫院又給李先生兒子開了一盒頭孢地尼分散片,一塊小藥片50毫克,但醫生囑咐給孩子每次服用的量是9毫克—18毫克。
“這藥片跟綠豆粒壓扁似的大小,讓我怎么分精確了?”李先生抱怨。
多名幼兒家長表示,都曾遇到過類似問題,家長有的是在藥片上畫比例分割線,有的干脆把藥片搗碎了,再均分粉末,“其過程簡直就像在做復雜的算術題。”
■ 探因
兒童藥研發難廠家嫌利潤少
兒童專用藥物、專用劑量為何少?既然有市場,為何鮮有制藥企業來搶這塊蛋糕?
“每個地方能有幾家兒童醫院?更何況有的醫院連兒科都沒有。”一家制藥企業的銷售人員說,企業生產小劑量利潤空間太少,銷售人員沒有銷售動力。
上海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合成主管、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化學博士齊創宇表示,減小劑量和賣豆腐不一樣,不是切一刀換個小盒子就可以了。
同樣一種藥要生產小劑量裝,需要報國家藥監局審批,提供研發數據來證明確實適用于兒童。這無疑將增加研發成本,而利潤卻很低。“對于藥廠來說,一種劑量就能打遍天下,何必還要去自找麻煩。”
同時,國內制藥企業要自主研發兒童用藥,需要兒童作為藥品的受試者,這點也受到了倫理限制,畢竟兒童是個特殊保護群體。所以企業更樂意繞開麻煩去研發成人用藥。
■ 建言
應給政策扶持
昨日,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網專家孫忠實表示,目前兒童使用藥物基本都是把成人用藥按照患兒的年齡、體重的比例來酌情減少,最小的劑量能使用到成人用藥的1/20,浪費的確很嚴重。
此外,小孩和成人在生理和解剖功能上存在差異,比成人的代謝能力要弱,按體重酌情減量可能會導致用藥超量或不足及其他毒副作用等問題。
要解決兒童用藥問題,孫忠實認為,國家應該對企業生產兒童專用藥給予政策傾斜,比如有的國家已放寬了倫理限制,稍大點的小孩可以作為藥品受試者。此外,還應給制藥企業相關的稅收減免、研發支持等優惠政策,讓企業有合法的利潤空間,鼓勵企業從事兒童專用藥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