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憑借著媒體傳播與廣告宣傳,功能性飲料逐漸走近消費者。廣告宣傳功能性飲料可令人提神醒腦、補充能量、恢復體力……但它們的配方由誰設計?有沒有經過檢驗?其成分是否真的具備所說的功效?在沒有具體的國家標準參照之下,功能性飲料仿佛籠罩在一團迷霧后……
——編者
功能性飲料沒有驗證標準
說起功能性飲料,很多消費者通常會想到一些常見廣告語:補水、補充能量、補充精力,似乎一切具備此類噱頭的飲品都可劃歸為功能性飲料。其實,市面上大多數飲料都可以做到補水這一點。而補充能量、補充精力的功能,則沒有任何國家標準可以去驗證。即是說,沒有一個標準是說明什么是功能性飲料的。
以往,大家習慣把能量飲料、運動飲料等具備一定功能性的飲料統稱為功能性飲料。然而,在國家標準里面是沒有“功能性飲料”這一分類的。由于目前中國功能性飲料標準還不完善,只有運動飲料具有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運動飲料標準技術要求》。除此之外,國內尚無針對功能性飲料制定的國家及行業標準,也沒有一個國家或者行業標準能夠對功能性飲料作出準確解釋。
目前唯一有些近似功能性飲料的解釋,是2009年年底頒布實行的《飲料通則》里提及的“運動飲料”和“特殊用途飲料類”。“運動飲料”的定義是,營養素及其含量能適應運動或體力活動人群的生理特點的飲料。“特殊用途飲料類”的定義是:通過調整飲料中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或加入具體特定功能成分適應某些人群需要的飲料。而這些特定功能的成分,到目前為止,是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的可用量來添加。而在《飲料通則》里則是待定,即尚未有明確規定的意思。
消費者想購買有明確的、被驗證過是有功效的保健功能性飲料,一是選購產品包裝上都有一個類似草帽圖案的標志,上面寫有“保健食品”字樣的保健飲料;二是選購包裝上都有批準文號,寫有“衛食健字×××第×××號”的產品。
喝飲料有講究
茶飲料:孕婦兒童盡量少喝
茶飲料多是以茶葉為原材料同時添加其他成分而制成,茶中含有的咖啡因易使大腦過度興奮,從而導致胎兒煩躁不安,失眠的人也不要喝茶飲料。茶中含有大量鞣酸,會干擾兒童對蛋白質及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所以兒童不宜多喝茶飲料。
運動飲料:不運動時少喝
運動飲料的作用主要是促進水分吸收,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夠迅速補充能量,飲料中所含的電解質可幫助飲用者恢復和維持體液平衡,推遲運動疲勞的出現、加速疲勞的消除。但運動飲料只適合于強烈運動、大量流汗后飲用,不適合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飲用,因為它富含電解質,不運動或者是很少運動時,飲用后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果汁飲料:兒童和糖尿病者少喝
果汁飲料中大都含有較高的糖分和添加劑,糖尿病患者和孩子要少喝。果汁飲料中較高的能量和糖,容易引起孩子肥胖和發生齲齒。
功能性飲料通常被認可為兩大類
功能性飲料在廣義上包括運動飲料、能量飲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飲料。不過當下的市場上,通常被大家認可的分類則為兩大類:補充型和功能型。補充型的作用是有針對性地補充人體運動時丟失的營養。包括含有鉀、鈉、鈣、鎂等電解質,能夠及時補充人體因大量運動出汗所損失的水分和電解質 (鹽分),使體液達到平衡狀態。而功能性飲料是通過在飲料中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功能因子,使之具有某種功能,以滿足特定人群的保健需要。
喝維C飲料,不如直接吃水果
在近期流行熱潮中,維C飲料異軍突起,而且價格比普通飲料都貴。但它是否真的如廣告上所說, “喝它就像吃水果”,卻是有待商榷。從營養學角度而言,維C具有可以促進骨膠原的生物合成、改善脂肪和類脂特別是膽固醇的代謝、增強肌體免疫力等功能,是人體每日必需的微量元素。當出汗較多、水溶性維生素損失較多的時候,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C有益健康。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人體每日維生素C攝入量高限不得高于1000毫克,如果攝入量過大,則造成人體維C中毒或維C依賴。
維C飲料是否可以任喝無妨呢?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實維C在飲料中更多是被作為口味調節來使用的,在碳酸飲料中也可以找到它。維C本身就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如果真想喝加了維C的飲料,自己在家把維C片和果汁飲料混合在一起就可以,關鍵還是要看維C飲料里面的維C含量。通常來說,一天之內喝維C飲料不超過兩三瓶就沒問題。不過要想真的補充維C,營養師建議最好還是直接吃水果,因為它們含有飲料中無法提供的其他有益成分,如花青素、膳食纖維等。而且選維C飲料時,盡量挑甜度適宜的,以避免糖分過多、過剩,從而導致對身體其他方面的危害。
喝草本飲料,也能幫助身體充電
營養師提示,為身體充電除了選擇飲用功能性飲料,還建議吃一些巧克力或者是以花旗參泡水喝等溫和、自然的方式。中醫認為,在草本植物中,也有很多補益的中藥都有提神、補充元氣的功效。例如人參可以和桂圓、肉桂一起泡茶喝。另外,有辛辣、揮發味道的材料也常有提神作用,如肉桂、薄荷等。薄荷可以與菊花一起泡茶喝。而冬蟲夏草燉雞湯,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飲用。
□劉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