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陳菲)記者從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方面獲悉,今年1至5月,質檢部門監督檢查食品生產單位48.7萬家次,監督整改問題7.1萬個,立案查處食品生產違法案件1.2萬起。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的要求,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17個部門和單位,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的審議意見逐項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措施。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將國務院辦公廳轉報來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的報告印發給了常委會組成人員。
食品安全辦的報告顯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根據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部署,通過深入持續地開展執法檢查、案件查處、行業規范等工作,促進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完善管理制度、改進生產條件、增強責任意識。質檢總局正在推動建立“企業主體責任+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和互動運行機制;指導落實《食品生產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加強對食品生產過程的監管,督促企業落實原料查驗、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等記錄制度和出口食品質量安全承諾制,監督檢查企業把各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到企業運營的各個方面。工商總局正在組織全國工商系統對食品經營者履行法定責任義務進行專項執法檢查,督促落實企業內部食品質量管理責任和市場開辦者食品安全管理責任。食品藥品監管局制定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進一步明確和細化餐飲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
報告顯示,2009年6月以來,工商部門查處流通環節食品違法案件2.1萬起。2009年,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食品安全案件19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30余名,打擊和震懾了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報告指出,各有關部門將重點針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生產和進出口、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畜禽屠宰和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等重點環節和品類,加大執法力度,強化抽查、檢驗等措施,堅決打擊違法違規和不按標準制度生產經營的行為;將集中治理和完善管理制度相結合,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質量控制制度和自我約束機制,強化食品行業自律意識。食品安全辦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積極商請司法機關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對食品安全犯罪依法從嚴量刑,切實提高打擊震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