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生生首飾被曝含金量不達標,引發消費者關注,對此,該公司回應稱,該事件為個別事件。
日前,北京市工商局曝光了56款問題首飾,周生生、每克拉美、金像珠寶、老銀匠、百利金、瑞景行等知名品牌榜上有名,引起廣大消費者的強烈關注。
在被曝光的56款不合格商品名單中,共涉及24家珠寶企業。不合格商品存在貴金屬首飾的貴金屬含量不合格、珠寶玉石定名及標志標注錯誤等問題。
其中,周生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生產的“周生生”18K金手鏈含金量不達標。
對此,周生生負責對外宣傳的陳女士解釋,首飾商品的生產加工具有特殊性,主要為手工生產,因此在同類商品中,每個商品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這次抽驗的結果是該件被抽驗產品的個別問題,屬于獨立事件。公司已將相關供應商的貨品全部收回,嚴防任何可能存在品質問題的產品流入市場。陳女士表示,如果消費者對其產品有任何疑問,均可直接和他們聯系。
對于問題產品是否可退貨,周生生客服熱線表示,消費者如果想退貨或索賠,首先需要將K金飾品送到周生生相關門店或者任何國家承認的檢測機構進行含金量檢測,“如果真的被檢測出含金量不足,周生生可以出檢測費用。”但客服人員并沒有回答究竟如何理賠問題,她表示,消費者拿到檢測證明后再與商家進行接洽。
相關律師表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如果黃金產品出現含金量不夠的情況,屬生產者或經營者的欺詐行為,符合“產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摻雜摻假”的處罰標準。
其理賠標準則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格或者服務費用的一倍。
此外,有消費者質疑,在購買珠寶首飾時,商家都會給消費者該款珠寶首飾的檢測證書,來證明產品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檢測過的合格產品。那么,為什么這樣的產品還會有假呢?
湖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觀賞石行業協會陳秘書長表示,這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別的廠商冒用了正規的檢測證書,二是因為珠寶首飾的檢測,是在一個批次的產品中抽樣檢測,所以存在一些不合格的產品因為未被抽查到而蒙混過關的情況。
關于珠寶玉石的定名及標志標注錯誤等問題,陳秘書長認為,這是一些珠寶商在打擦邊球。例如,標稱為紫晶,實測卻為染色石英巖,這是因為兩者的成分一樣,只是純度不同。但事實上,純度不同,珠寶首飾的價值就會有很大區別。消費者因為不懂行情,往往會花高價買到不等值的產品。
周生生是大中華地區最大的珠寶零售商之一,早于1934年已在中國廣州開展零售業務,1948年奠基在香港,并于1973年成為上市集團公司,1994年開拓內地業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