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因iPad進口稅問題前后意見不一引發外界高度關注,8月份海關總署發出54號令后,商務部給海關發去質詢函,認為54號令違反WTO規則。
但近日又出現峰回路轉一面,商務部近日表示,注意到海關總署已經做出回應,“商務部支持海關依法履行職責,支持海關對于公眾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和解決”。
但凡事必有因果,54號令出臺的背后是何原因?海關此舉目的何在?近日,記者發現,54號令在給普通人群出入境帶來不便之時,正在成為海外代購網站的“索命符”,同樣受54號令影響,香港這塊免稅購物“天堂”也將受到巨大沖擊。
劍指“水客”
“你現在最好別幫朋友從香港帶 iPad和iPhone4,不僅要繳納關稅,帶的多了還可能被沒收。”海關總署人士提醒記者。
54號令的內容是,自8月1日起進境居民旅客攜帶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其中最讓人關注的是,一部在國外4000多元買來的iPad,將按5000元全額征收1000元稅收。
該政策甫一出,引來一片質疑之聲。近日,商務部向海關總署發送了一份咨詢函,認為中國加入WTO后的重要承諾之一就是對各類計算機實施零關稅,海關向iPad征收1000元進口稅與WTO規則不一致,同時20%的稅率過高,iPad完稅價格被高估。
對于外界的質疑,海關總署公開回應認為,在入境的時候,對個人自用的iPad征稅不違反WTO規則。這位負責人強調,54號令出臺的根本目的是打擊“水客。”他說。
據了解,走貨物渠道的商品就是所謂的“行貨”,也就是正規渠道。目前,我國進口稅稅率共設四檔,分別為10%、20%、30%和50%。不同稅率對應不同種物品。但在54號令頒布之前,個人物品入境雖然也有5000元起征的規定,并未有如此嚴格執行。“目前,各地海關在嚴格執行54號令,尤其是電子類商品的檢查,在深圳羅湖口岸,攜帶2臺以上的電子類產品就要被重點關注,有的旅客還做了備案,出關時間也被延長。”上述海關人士對記者說。
那么面對如此龐大的過境旅客,海關如何做到萬無一失,不放掉一個“漏網之魚”?海關方面回應稱,會著實際情況進行部分抽查,并不會逐一檢查過境旅客。
代購利益鏈
何為“水客”?“所謂‘水客’,就是有組織的、甚至受一些大老板指示,專門為國內一些代購網站、店面等不同形式的店鋪代貨,并從中賺錢的人。”海關總署人士說。
近期最活躍的是iPad和iPhone4等國內熱銷電子產品的“水客”。利用人的身體綁藏手機等走私品,被稱為“綁藏式水客”。而這種 “綁藏式”只是“水客”中的冰山一角。
“更為嚴重的是有組織、有規模的‘水客’群體,他們如螞蟻搬家一般活動在羅湖口岸,有的人一天出出入入多次。”上述海關總署人士介紹。今年5—6月份,深圳羅湖海關共查獲旅客攜帶iPad入境的309宗,共計394臺。其中,涉嫌走私違規攜帶iPad入境的案件59宗,涉案iPad共計126臺。
無利不起早,“水客”猖獗的背后是什么在推動?殊不知,龐大的“水客”軍團背后是更為龐大的代購網站。
近年來,國內代購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崛起,2009年各種海外代購、直購的跨境交易是24億元,整個網絡購物的市場總額是2500億元。
據了解,海外代購網站的貨源有三種渠道,第一種是通過正常的貨物運輸,第二種是通過快運,第三種是靠各式各樣的“水客”帶貨。而奶粉、電子類產品、化妝品是各大代購網站的主營業務,另外少部分奢侈品也是代購網青睞的產品之一。
而海外代購,售價主要由產品的成本價、購買地的購物消費稅以及國際和國內的運輸費三部分組成。“目前海外代購商品之所以價格低,就是因為不少海外代購賣家都是通過私人包裹郵遞和個人攜帶兩種途徑來規避進口關稅。”一位業內人士說。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代購網站與“水客”約定傭金,傭金多少看產品而定。據 了 解 ,攜 帶 一 部iPhone4,“水客”能賺400元—500元的傭金。有的“水客”一天在深圳羅湖口岸來回七八趟,一天便賺4000多元。而化妝品類、奶粉類“水客”獲取利益與此不相上下。
這些往返七八趟的“水客”均為香港本地人。正是因為海外代購在貨源運輸環節出現的“灰色”地帶,海關總署在54號令出臺前,便針對海外快遞領域出臺了 43號令。今年7月,海關總署針對個人郵寄業務出臺了43號令。一款在國內專柜售價350元的品牌日霜,在代購網上可用136元人民幣買到,加上國際郵費是200元左右。在43號令實施后,該產品要按150元的價格征稅(征稅價格分幾檔,150元是一檔,接近其價格的均按此征稅),征稅金額為 75元,因此,這件化妝品的成本就變成275元。
如此政策已經侵蝕到代購網的利潤。事實上,與代購網同樣受傷嚴重的還有香港這個購物天堂。“很多人去香港旅游就是為了去香港免稅店購物,未來一段時間,這種影響肯定會有所表現,這對旅行社也會有影響。”中國國旅市場部的郝峰對記者說。
價格差難解
據統計,中國出境游購物消費每年達30多億美元,且有上升趨勢。2008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已達86億美元,占到全球市場的1/4。在中國市場,奢侈品的消費正以每年25%的增速增長。另據商務部預計,到2014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場,占全球總量23%左右。
據介紹,國內正規奢侈品店的客戶群體多為公務送禮人群,甚至是政府官員。為了客戶的報銷方便,很多奢侈品店可開禮品、辦公用品發票,對于此說法,記者從北京國貿某品牌店得到驗證。 而真正去國內正品店消費的個人群體屬于少數
事實上,正是這種價格差的存在,才導致了中國出境游購物消費的激增,而海外代購正是看準了這個市場空間。
以GUCCI的一款手包為例,它在美國官網上折扣報價約合2300元,在中國香港的價格為2500元,在上海門店的價格則為4200元,即使打7折價格也將近3000元。從區域上來看,一件商品往往在歐洲價格比美國的低5%,歐美價格要比日本低10%—15%,而中國香港則要比內地低20%—30%。
不過,廣東商學院管理學院院長彭雷清認為,高關稅促使奢侈品流向國外的說法不科學。她表示,除了關稅,奢侈品進店還需海關檢測、進店檢測,這些都要收費,銷售過程中還有各種稅等,整個環節下來國內奢侈品的價格一般會比原產地高至少三分之一。降低奢侈品國內外價差,需要整個經營環境的改善。
(據《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