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一年一度的北美車展在北美的汽車城底特律如期開幕,在歷時近半月的時間里有千千萬萬的人涌向底特律。在機場看到的一份底特律當地的報紙上對本次車展進行了預測,本屆車展的參展人數將大大超過上屆:一是因為復蘇中的美國汽車工業受到本土汽車業界的強力關注,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和業界人士的參與熱情也高過了往界。
在當地時間13日晚,在經過底特律機場的海關時,海關官官員看到我們中國血統,又有一些媒體人士模樣的一行人,主動的問道:"Auto shou"?當回答"OK"之后,海關官員完全不想對我們的行李中的內容關注個什么,大手一揮,用力在海關申報表上用力砸上通過章就放行了。
與在國內看車展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你不要以一種求奇獵艷之心來刻意捕捉個什么:這里沒有國內屢試不爽的"天價豪車被神秘買家拿下",沒有"干露露"、"濕露露"等類地爭奇斗艷新聞,也沒有什么"神秘人物要在某個神秘時刻露面",狗仔隊們滿場亂竄,以捕捉并拿到第一手的驚爆性新聞的那種需求。
總之走進COBO中心,就以正常之血壓、正常之心跳看待一切就好了。走進本屆的底特律車展,你會發現就展場的布局和參展面積方面來說,完全是山河依舊。去年美國"三大"去年在哪今年仍然在哪,外來的挑戰者德系、日系、韓系的展臺去年在哪今年也在哪,甚至于展臺的面積和作派也都與去年一樣,而不是像我們國內的大大小小的車展,每年的展出面積都在刷新,每年都期待著驚暴內容要高調出場。
本屆的北美車展就直觀的感覺來說,就推新車的方面來說,美國本土品牌顯得比較乏力,并無推新方面的力作。而歐洲企業和在北美地區的日本品牌的新車則占了絕大多數,大有"強龍壓過地頭蛇"之感。另一個特征是大排量、高性能的車型成為主流。我們的自主品牌依然是集體缺位,因為在北美車展上,僅僅是一種展示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就像不準備在美國擴張市場的法系車也基本上不參與北美車展。
而在本次的2013北美車展上,首發新車新車的節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款奔馳E級,BMW4系,改款寶馬Z4,奔馳CLA,雷克薩斯新IS ,英菲尼迪Q50 ,豐田Furia,大眾CrossBlue Concept,謳歌新一代MDX,本田urban等這些外來戶們的發布很搶眼,美系車中只有改款大切諾基。但是沒有都集中于媒體日開幕當天上午十點半之前,諸如國內北京、上海、廣州車展商家必爭的"黃金時段",而是全天都在進行,于是媒體記者們可以從容應對,用不著在國內車展上那樣拼命般地趕場。
本屆北美車展上,新能源車型出場的不多,呼聲也不高。因為新能源車搞不搞是個態度問題,成不成還要等技術突破和相應的市場時機。總之北美車展看的不是有多少的"奇",多少的"艷"。成熟到北美車展這個份上,看的是一種陣地戰,看陣容的強大,看布陣的水準。就像COBO中心進門就看到的那尊雕塑,亮的是肌肉,比的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