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煦 周和雙
如果沒有意外,東風汽車與雷諾國產項目的簽約、奠基儀式都將于本月舉行。這意味著雙方已謀劃了十年的聯姻終成正果,而在中國歷經波折的雷諾也終將實現國產。此時,距離中國汽車工業第一家合資企業問世已整整30年。
這對于雷諾來說,多少有些悲情的味道。截至目前,與雷諾同有法國血統的標致雪鐵龍品牌,已在華銷售了300萬輛車型。處于同一聯盟的東風日產,也正在向500萬輛目標邁進。
目前,雷諾進口車在華銷量僅為3萬輛。即使接下來一切順利,東風雷諾合資后的首款產品也要在2015年上市。雷諾的入場,實在是太晚了。
更重要的是,已數度錯失良機的雷諾,將很難趕上先行者們的步伐。在雷諾-日產聯盟掌門人卡洛斯·戈恩首次拋出與東風聯姻的想法時,恰是中國車市黃金十年啟動的前奏。彼時,競爭對手們羽翼尚未豐滿。
然而,當下的中國車市已進入6%左右的微增長階段。車企集中度正在增強,競爭格局幾近固化,雷諾此時要想以新品牌、新渠道,殺入群雄林立的中國車市談何容易。
1元清障
有消息稱,國資委已于5月底批準中國航天三江集團將其持有的三江雷諾55%股權轉讓給東風汽車旗下的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489.HK)。這意味著東風雷諾合資項目的關鍵障礙已然掃清。對于合資項目的進展,東風方面稱,已上報國家相關部委審批。
1993年底,雷諾汽車與中國三江航天集團斥資9800萬美元成立三江雷諾合資公司。然而,自2004年開始,三江雷諾便進入停產狀態,迄今只售出商用車塔菲克4000余輛。
2000年,剛剛結盟的雷諾與日產與東風結為“金三角”。東風希望采取與東風有限一樣的合作方式,與雷諾在商用車和乘用車項目上進行全面合資。
根據國內汽車產業政策,雷諾-日產聯盟已在國內擁有兩家合資公司(東風日產和三江雷諾),合資名額已經用盡,雷諾要想與東風合資,必須退出三江雷諾項目。
然而,在三江、雷諾及東風三方的漫長談判中,三江方面希望保留整車資質,改為生產商用車,但東風和雷諾不接受該方案。
還有一種想法是,雷諾無償放棄其在三江雷諾的股權,三江雷諾變身三江的子公司獨立發展,為雷諾-日產留出一個合資名額。但考慮到按照當時的產業政策環境,重新審批新合資公司難度較大,后來也不了了之。
自2011年起,戈恩開始極力促成雷諾與東風的聯姻,更重要的是,希望加碼汽車產業的武漢市政府也或多或少地成了重要的推手。
有消息稱,為了讓東風雷諾項目順利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三江集團盡快退出,武漢市承擔了幾乎全部的購“殼”費用。
2012年上半年,武漢市政府、三江集團與東風公司三方簽訂了相關協議,由武漢經濟開發區和武漢市政府共同分擔了13億余元,然后,以“1元錢”的價格賣給東風汽車。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不過,據三江雷諾的股東方三江航天內部人士透露,在售“殼”之后,三江雷諾資產已經清理干凈,凈資產為零,而三江集團也在將三江的負債剝離后,以“1元錢”的價格轉讓給了東風。
去年6月,東風汽車與三江集團簽署收購三江雷諾55%股權的協議。三江雷諾放棄整車業務,其整車資質由即將成立的東風雷諾繼承。當時的說法是,三江雷諾將變身為東風雷諾合資公司所生產發動機、變速箱的獨家配套廠。
有消息稱,東風雷諾合資項目的投資金額已提升至11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72億元,主要生產SUV和MPV車型,年產能15萬輛,計劃于2014年投產;在一期實現盈利后將擴建二期,主要生產雷諾轎車。
然而,截至目前,東風雷諾也只是解決了前期的重組難題。截至7月10日,記者登陸武漢工商部門的網站進行查詢,三江雷諾的注冊信息尚未更名。接下來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等主管部門的審批也很關鍵。
此外,合資雙方的股權占比也懸而未決。依據目前的股比,東風與雷諾分別持股55%和45%。而接近雷諾中國的相關人士稱,未來肯定要變為50:50。對此,東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稱,從諸多合資案例來看,股東雙方股比對等是對合資公司最為有利的模式,“未來雷諾很可能通過增資方式獲得5%的股份,從而實現對等。”
遲到者的機會
作為合資新兵,持續“微增長”的車市留給東風雷諾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從競爭環境來看,車市集中度越來越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前十名的車企總銷量,占據乘用車總銷量的60%。其中,排名第十位的神龍上半年銷量也達到了27.69萬輛。而東風雷諾即使能按計劃于2015年順利投產,其一期15萬輛、二期30萬輛的產能,也有待慢慢釋放。除產品競爭之外,東風雷諾還將面臨重新開拓渠道的壓力。目前,東風雷諾已開始招募經銷商,除原雷諾進口車經銷商可以提交國產車銷售資質的申請外,東風日產及東風汽車旗下其他合資公司經銷商也是東風雷諾重點選擇的投資人和合作伙伴。然而,J.D.Power調查顯示,業務虧損的經銷商比例連續四年不斷擴大,盈利的經銷商已由84%降至40%。
新華信報告稱,截至2013年一季度,國內汽車經銷商季度增長速度已連續3個季度低于去年同期的網絡熱度指數,國內汽車經銷商網絡整體發展熱情不高。
此外,不僅諸多盈利能力較強的品牌仍在擴網,廣汽三菱、廣汽菲亞特、英菲尼迪和捷豹路虎等新品牌也都拋出了激進的擴網計劃。面對熱情劇減的投資商,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東風雷諾如何與其他品牌競爭是個問題。
不過,東風雷諾也并非完全沒有機會。在企業管理和架構上,東風雷諾或將全盤照搬東風日產模式。去年,雷諾再次派出執行副總裁中村克己管理中國市場業務,其曾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深諳中國市場,或將令東風雷諾避免彎路,順利進入正軌。在營銷層面,雖然雷諾依靠銷售進口車,在中國市場積累了一定的營銷經驗,但在張志勇看來,東風雷諾還必須以更為激進的方式進行營銷,才能盡快打開局面。
在產品層面,東風雷諾已確定首款國產車型為SUV科雷傲,將徑直切入目前增幅最大的細分市場。全國乘聯席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SUV增速達到21.8%,遠高于整體6%的市場增幅。科雷傲國產后,其售價也有望由目前的23萬元至29萬元降低到18萬元至23萬元區間。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徐長明認為,東風雷諾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本土化。要效仿通用,盡快在產品導入、營銷策略和人事管理等諸多方面實施本土化。此外,雷諾也確定將把電動車技術通過東風雷諾帶入中國,而其總部和工廠所在地武漢也是電動車示范城市,東風雷諾也可借力電動車項目,重塑品牌和影響力。不過,雷諾國產能否挽回曾經失去的機會,目前來看,前景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