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未來車企做互聯網電商平臺的一個趨勢,打造修車、用車、買車、租車、換車一站式平臺,構建開放共享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電商一個串聯點,只是一輛車消費的開始,將汽車鏈條整合起來,用信息流提升線下效率,這個空間非常大。”
11月11日,汽車電商將持續了十多天的購車節激戰推向高潮,對外公布的交易總額不斷刷新。汽車之家和易車等都在12日凌晨,宣布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汽車之家的購車節早在11月1日就打響。汽車電商和其他電商平臺不一樣,不只聚焦“雙十一”當天,而是將戰線拉得很長,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消費者購車決策期較長;二是汽車電商也不想“只過一天節”。
但狂歡背后,汽車電商的壁壘很明顯:目前仍是導流模式主導,將銷售線索賣給經銷商,成交仍在線下4S店;平臺流量封閉;貨源缺乏定價權;缺乏跨界用戶延展。
汽車電商整體生存狀況并不樂觀,比如車風網等一些新創的新車電商平臺倒閉,同時幾乎所有的二手車電商都陷在虧損泥潭中。“如果說去年是興起的一年,那么今年汽車電商是接受檢驗的一年。”11月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稱。
不過,汽車電商通過幾年的試錯,一些新的方向已經成為共識。“單一做線上,就像‘空中樓閣’,難以支撐。無論是新車還是二手車電商,現在都在積極拓展線下業務,走O2O這條路是必然的。”二手車電商車貓網聯合創始人兼CMO朱旻說。
拓展線下其實就是一場資源戰,新創的新車和二手車電商平臺,很難打通這個鏈條。而要將賣車、金融、保險、保養、車生活、出行等多個板塊做成一體化平臺,整合資源的難度更大,最可能做的只有車企集團。
導流模式僅是“空中樓閣”
2013年前后,汽車電商開始起步,汽車之家、易車等依靠媒體內容平臺,將流量轉換成銷售線索,再出售給汽車經銷商,線下完成交易。
實際上,這類電商做的是“信息生意”,只是電商中的一環,而非真正意義上的交易平臺。這是汽車電商的1.0時代。
去年汽車電商進入第二階段,電商平臺不滿足于引流,嘗試庫存一定數量的車輛,作為直接的銷售車輛在網上進行交易,包括車風網、車享網和一些二手車電商,都進行過小范圍的嘗試,汽車電商進入2.0時代。
“這個模式發展的狀況,現在看來和他們想象的不一致,現在大部分不做庫存了。”羅磊認為。
這類嘗試最大的問題是,貨源缺乏定價權。“車企要穩定線下渠道,給電商平臺的車不會有好的價格,甚至不愿意拿出暢銷車型,放到電商平臺上賣。”一家汽車電商的高管稱。
沒有價格優勢,網上買車對消費者就沒有任何吸引力。汽車電商的前景,很迷茫。
汽車銷售擺脫不了線下,已經成為共識。二手車電商面臨的困境如出一轍。去年,很多二手車電商打出“個人車主直接把車賣給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實際上想撇開線下中介,縮減交易環節,但到最后沒有一家能真正實現。
“通過資本來做推廣,‘燒錢’也沒什么不好,但是搶占市場后,要有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羅磊認為,二手車電商沒找到盈利模式,意味著這個模式本身存在巨大的漏洞。
在汽車電商2.0時代,出現了新創汽車電商一貓網、車風網、瓜子二手車、優信二手車、人人車等等數十家大大小小的汽車電商,這類電商既不依托于原有的內容平臺和流量,也不依托掌控汽車鏈條資源的車企,意味著既沒有穩定的車源,而平臺本身的流量又很封閉。今年8月,號稱估值10億元的新車電商車風網倒閉。
還有一類汽車電商,是由主機廠來主導,典型代表是上汽車享網、東風日產車巴巴等。車享網整合上汽旗下數個汽車品牌,圍繞上汽集團的產品做網上平臺。“如果將服務圍繞在本品牌或本集團品牌,這類汽車電商注定很難發展。”一位汽車行業資深分析人士稱。
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互聯網的本質是廣域的,是沒有排斥的。主機廠電商如果難以打開樊籬,實際上是抑制了互聯網本身的效能,和互聯網思維背道而馳。車享網起步較早,呼聲也最高,但現在已經沉默多時。
用資源戰攻破行業壁壘
即使目前導流做得較好的汽車之家和易車,仍然面臨模式的困局。導流其實是將銷售線索重新分配,本質上不是減少了交易環節,對于汽車經銷商而言,是增加環節和成本。
和線下經銷商“爭利”的前提是,新車銷售還有一定的利潤。但趨勢是新車銷售利潤越來越低,經銷商都在尋找新的利潤來源。可以預期的是,單一的導流模式未來很難養活一個平臺。
這一幕已經在二手車電商上上演。當嘗試繞開線下失敗后,二手車電商重新建設線下渠道,包括自建門店或聯合二手車商,這相當于電商平臺放棄了直接交易。無外乎就是將本身存在的購車需求,打亂重新分配給線下店,實際上是鏈條上的新增環節。
核心問題是,二手車的利潤率已經降至3%-4%,行業無法養活增加的環節。“目前二手車電商沒有一家有正現金流,沒有造血能力”就不奇怪了。
不過,今年新車銷量可能突破2600萬輛,二手車預期未來年銷量也會達到1000萬輛,市場巨大;電商終究是大趨勢,網上購物已經是消費習慣,而汽車的消費鏈條很長,買車賣車都只是消費的開始。行業的共識是,汽車電商仍是一門大生意,很多公司都想切入。
汽車電商目前面臨的問題,不是有沒有市場的問題,而是模式問題:一是模式太單一,比如新車電商、二手車電商或者后市場零配件電商、保險、金融、出行服務商等,普遍是將汽車業務切割其中一塊來做。
汽車消費具有天然的封閉性。消費者購車之后就進入了大致既定的空間,從金融、保險、維修保養,到車生活、換車等等,都可能將其圈定在某個品牌內或者一定范圍內。
以車主為中心,汽車消費的各個環節是相關的;而以車企為中心,汽車的整個鏈條也是聯系在一起的。事實上,單塊業務的利潤過低,是可以用組合型業務來彌補的。比如,單塊二手車銷售的利潤過低,二手車電商盈利就是難題。做綜合平臺逐漸成為趨勢,集群車寶從后市場線上、線下服務商,延伸到零部件和二手車電商,就是走了這個路子。
汽車電商正面臨從2.0時代,升級到3.0時代。但核心問題是,汽車電商的門檻并不低,不是一幫互聯網人和互聯網電商思維就能做的。“有的二手車電商只有互聯網思維,和線下聯系不緊密,最后很難搞成。”羅磊說。
事實上,汽車消費和產業鏈條資源的最大把控者是車企集團,最有可能打破目前的行業壁壘。東風日產的車巴巴和長安汽車的長安商城,都是基于自身基礎,做業務延伸的嘗試。升級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廣汽、樂視和眾誠保險今年6月聯合成立大圣科技,開始玩汽車鏈條生態圈模式。
這可能是未來車企做互聯網電商平臺的一個趨勢,打造修車、用車、買車、租車、換車一站式平臺,構建開放共享的汽車互聯網生態圈。“電商一個串聯點,只是一輛車消費的開始,將汽車鏈條整合起來,用信息流提升線下效率,這個空間非常大。”上述行業分析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