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清楚,第一個大規模量產的產品,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交到消費者手里。
【關于紐博格林記錄】
先說紐博格林的成績,這個是蔚來NIO EP9作為一輛真正頂級的超跑,大家所必然關注的。
我們第一次跑紐博格林賽道是10月份,紐博格林也不是你想約就能約到的,要提前預約。我們在10月份預約到了兩天,第一次嘗試跑了一下,就拿到了7分05的好成績,雖然把電動車的成績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超跑的最佳紀錄還在保時捷918Spyder那里(保時捷918Spyder第一次紐博格林的成績是7分13秒,由AMS旗下SportAuto的專業車手測試)。
我們決定第二次做更充足的準備去跑,結果當天趕上了下雨,雖然還打破了紐博格林濕滑路面的官方記錄,不過這遠沒有挑戰保時捷918Spyder的記錄更有意義。2016年再往后的天氣和溫度就不適合做紐博格林的成績了,我們只能把這個懸念留在2017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了。
EP9絕對不是個樣子貨,而是文武雙全、內涵十足的工業藝術品。除了紐博格林創造了電動車遙遙領先的記錄,還在0-200公里/小時和0-300公里/小時的加速上達到了布嘉迪威航的水準,以及驚人的0-400米的終點時速,不再是大家印象中只會跑0-100公里/小時,但高速無力的電動車。除了驚人的性能,EP9還把換電、快充都變成了現實,日常行駛還有超過400公里的最大里程。
我們在電動車領域,實實在在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突破,而且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做超跑有個鳥用?】
你在EP9上看到的很多技術和理念,都會在2017年發布的量產車上體現出來。比如:超高性能的電驅動系統、飛船的設計語言、換電系統(不要懷疑你的眼睛,你沒看錯)等。
我和李斌在2014年下半年一拍即合,讓我決定參與投資和創辦蔚來汽車。我覺得汽車這樣一個大的復雜的產品與服務企業,只有在技術(電驅動、車聯網、自動駕駛等)和商業模式(直銷、電商、金融等)同時發生變革的時候,新的企業才有機會進入,而這個時間點符合我說的這兩點。
進入的方式很殘酷(過去幾十年,除了中國的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產生了很多新品牌,海外市場特斯拉是唯一存活下來的全新汽車品牌),只有兩條路徑。
一個是類似雷克薩斯、特斯拉那樣,先從高端開始,不斷往下探索,再配合商業模式的創新,才有機會。這是我最初想到的路徑,也是我在2014年就提出來要做超跑的原因,特斯拉的第一輛車是跑車Roadster,雷克薩斯的第一輛車是旗艦LS。蔚來很明確就是這樣的發展路徑。
另一個路徑,就是推出新物種,類似蘋果給傳統手機增加了電腦和數碼相機的功能,變成了智能手機。我創辦的車和家就是這條路徑。
為什么我沒有和李斌在一個企業共事?你仔細想想,我們兩個各自創業了接近20年,幾乎沒給任何人打過工的連續創業者,你說我們誰向誰匯報合適?
所以,我們選擇了在兩條不同的路徑上,相互投資、相互協作、共同進步,經驗和能力共享。如果有一天蔚來汽車與車和家開始正面競爭了,那也證明我們兩個企業都已經成功了。怕什么?邁騰和帕薩特還競爭呢。我們如果連這點遠見都沒有,怎么可能成功呢?
【蔚來汽車的路徑】
我們都清楚,第一個大規模量產的產品,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交到消費者手里。這個前提還需要加班加點,決策速度也要跟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做些什么?
我們的思考是,大規模量產車以外的前期產品,必須對于未來的用戶、技術、產品、品牌都要有實質性的積累和幫助。而且,無論是人才、技術還是產品,都必須全球化來運作。
我們的第一個產品是Formula E車隊,這是我們打造高技術、高性能車的重要背書。很幸運,我們的NEXTEV Formula E車隊,在車手小皮蓋和全隊的努力下,拿下來2015年Formula E年度車手總冠軍。這是中國至今為止在全球汽車賽事上最好的成績。
我們的第二個產品是蔚來EP9超跑,這是由總裁馬丁主導來完成的超跑,目標就是三大神車(拉法、P1、918),這個超跑承載了我們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的理念。EP9是我們歐洲的設計團隊和2017年發布的量產車同時設計的,保證家族語言的統一,絕不是做一個性能好的跑車就完事了。
其實電動車研發并不容易,電池的容量不僅僅與里程相關,與電壓平臺、輸出功率都是相關的。這些復雜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對于整體的熱管理就變得更加復雜。打造一輛幾十千瓦功率的電動車很容易,打造一輛功率300千瓦以上的電動車,比傳統的燃油車其實更難。這也是為什么2012年特斯拉就推出了Model S,而傳統汽車廠商要到2018年-2020年,才可以在里程和電驅動性能上做到特斯拉2012年產品的水準。所謂的分分鐘超過特斯拉,都是自己打臉的。
我們只把做到的東西如實對外宣傳,這是我和李斌共同的理念,也是團隊的規矩。
蔚來汽車自己研發和生產電驅動系統,江蘇投資30億的XPT已經正式開工,電機、電池、電控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目前來看無論是性能指標還是生產規模,以及技術水準,在國內都是大幅領先的,在全球范圍內也都是領先的。
為什么如此多的費用投入在技術上?原因很簡單,我們認為智能電動車,絕對不能是那種把傳統的汽車拆掉發動機變速箱,裝上電池和電機,只是為了牌照、補貼而推出的產品。智能手機不能是一個湊合用的手機,應該是更好的手機,智能汽車也是。電驅動應該是性能高好、更平順的車,車聯網應該讓內容、線上、線下的服務和體驗變得更好。
最后,感謝大家的支持,蔚來汽車與車和家(車和家是公司名,不是最終的品牌)都會在2017年發布自己的第一輛大規模量產車,完全不同的產品類型,完全不同的目標用戶群,只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全心全意的真正為消費者而打造的產品。
總之,無論多難,都必須: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