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汽車界有兩大關鍵詞——“汽車電商”“新能源汽車”。后者筆者已經談了很多,但受困于純電動汽車背上的三座大山,雷聲雖然很大,但雨點很小。而汽車行業觸電,卻因為所謂互聯網思維的引入,聲勢越來越強大,頗有撥開云霧見天晴的架勢。
當前,爭取進入汽車電商行列的主要有幾類,汽車網站、傳統電商網站以及汽車廠家自身。而筆者認為,不管哪一類,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電商,就必須要找到顧客價值所在,即——汽車電商的存在,能夠為用戶創造哪些傳統汽車銷售網絡所不能提供的新核心價值?
去年下半年,很多汽車媒體都借著TB的宣傳聲勢,在雙11前后集體搞了一次汽車電商的嘗試。不過綜合來看,效果都不好。僅憑喊低價,都好像是一錘子買賣,難以形成可持續性發展。在當前汽車市場終端優惠幅度很大的情況下,汽車電商所提供的價格都很難有競爭優勢。筆者認為,當前電商都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或者說,不是沒有找到核心價值,但受限于利益的糾葛,難以在核心價值體現上形成合作共識。
所以我們看到,在現有的幾類汽車電商中,要么是自己單干,要么是簡單的雙方合作,比如汽車廠家和傳統汽車媒體、汽車廠家和傳動電商之間等等。而今年年初出現了一個例外,是車訊網、國美網上商城、汽車廠商以及汽車經銷商集團之間的四方合作。筆者認為,只有這種集各方資源的新汽車電商合作模式,才具備了深度挖掘不同層次消費者不同價值需要的可能。
首先,對很多關注價格的潛在車主來說,這種有多方參與的合作模式,能夠將各自提供的優惠集合到一起(尤其是經銷商的),形成比單獨線下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這種合作模式能夠將全國的汽車終端銷售價格相對統一起來,那么對中小城市的潛在用戶而言(這些城市的汽車價格優惠相比一線城市要小得多),無疑將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其次,對價格不是非常敏感而對服務更加關注的用戶而言,四方合作的汽車電商,傳統電商可以提供汽車相關產品的捆綁優惠,汽車廠家和經銷商則可以提供更加快捷的提車、保養、維修等VIP服務。或許,將來你從新的電商那里購買來的汽車,就已經是一輛裝潢完畢、買了保險上了車牌,甚至是幾年的保養和維修都已經承包了的新車。因為有經銷商集團的參與,它們的合作還將線上與線下對接(據悉它們即將在北京和天津舉行線下活動),改變了以往電商只管線上,而線下則需要用戶自己去和4S店接洽的種種溝通障礙和尷尬。
第三,對一些更加高端的客戶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全新合作模式的電商那里,購買到他們更加心儀的車型。因為有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的參與,在某些中高端車型上,就可以針對電商客戶,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配置定制。比如,很多消費者希望購買一輛配置更加豐富的手動擋車型,但目前國內中高端車型中,很少有手動擋。如果汽車電商能夠有定制服務,那么勢必就會有一定的穩定客源。
從車訊網等四方合作的新電商模式中,筆者簡單分析的這三點上我們就能夠看出,汽車電商要想真正有競爭力,就必須要結合多方的力量,為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的核心價值服務。雖然傳統電商都是以拼價格取勝,但就汽車產品而言,單純的拼價格卻恰恰不是強項。汽車電商的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互聯網思維,更需要跳出互聯網,以革命性的思維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