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沒搞懂WEY到底是什么個來頭的時候,已經有兩臺車擺在了我的面前。除了W02依然處于概念車狀態,工作人員表示W01已經和量產版本十分接近,當然看到實車貓哥先在心中表揚了一番設計師的大膽和創新,但同時為只能生產H6以及其放大(H789)和縮小版本(H21)車型的長城鈑金沖壓車間捏了一把汗...而看完整部車,貓哥還是覺得想說句 “步子大了,真的容易.....”
暫且不說WEY到底是不是個人崇拜情緒作祟,但就沖他魏老板敢用自己名字命名公司的一項重要產品,貓哥先給Made in POATING的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同志——魏建軍先生點個贊。畢竟在這之前這么做的人要么就成了保時捷,蘭博基尼 ,法拉利,要么就成了神馬李先生,肯德基,再不濟還有張亮和楊國福麻辣燙....看起來這樣的人設和品牌設定完全沒有漏洞,大體意思上就是——都用老板名字命名了,能讓他黃了么?




而這樣一家企業,匆忙的祭出WEY這個“豪華品牌”大旗,確實讓人錯愕。空氣懸架在進口車型中尚且可靠性存疑,預售價約為20萬元左右的W01配備的空氣懸架在成本和供應商的選擇上更是無從考證,毫無空氣懸架使用經驗的長城更像是堆砌配置,這絕不是消費者想要的汽車。







其實貓哥并不排斥自主品牌向上從量變走向質變,而且很顯然長城在SUV領域確實應該是率先達到這一目標的企業,但長城的成功來的太快,也太輕易。從抄襲海拉克斯到用H6搶占了市場先機,長城并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硬實力,萬年不變的東安三菱1.5T,而自主研發的2.0T在燃油經濟性和動力上都很難達到主流的技術水平。而在人機交互系統上,長城同樣一直碌碌無為,除了H6一如既往的火爆以外,貓哥很難再挑出長城在近兩年值得稱道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