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一座城市能夠代表當今我國汽車工業的先進水平,恐怕不是長春、不是武漢、不是北京、不是重慶、不是廣州,而是上海。
去年,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實現整車銷售590.2萬輛,同比增長5%,高于市場平均增速,繼續保持國內車企銷量冠軍的位置,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不僅是銷量保持領先,上汽集團的盈利能力也首屈一指。去年,上汽集團營業總收入6704.48億元,同比增長6.4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7.94億元,同比增長6.51%。
全產業鏈的強大實力
在結束了2015年的征程后,上汽集團距“十二五”規劃600萬輛的目標僅有一步之遙,在國內汽車大集團中的完成率最高。
“十二五”期間,上汽集團實現了全產業鏈能力的穩固提升。在最為人熟知的整車領域,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大合資企業仍是上汽集團銷量和利潤的保證。此外,上汽通用五菱也成為上汽集團的一大亮點,該企業的銷量已經突破200萬輛。
從銷量上看,三家企業的總和占集團總銷量接近95%,而在商用車和自主乘用車板塊,上汽集團的表現要暗淡許多。
此外,支撐上汽集團效益的還包括零部件、汽車服務貿易和汽車金融板塊。尤其讓上汽集團引以為傲的是其完善的零部件配套體系。據悉,上汽集團旗下的零部件公司主要包括上海變速器、聯合電子、匯眾汽車以及華域汽車。其中,上市公司華域汽車共有28家直接投資企業,包括了賽科利汽車、延鋒汽車、小糸車燈、上海納鐵福等。去年,華域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911.20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83億元,同比增長7%。從中不難看出,華域汽車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高于集團整體水平。
有上汽集團內部人士稱,從最早的桑塔納本土化項目開始,上汽集團就一直在打造完整的零部件配套體系,這套體系不僅是上汽集團的保障,也惠及其他汽車企業。
在美國《財富》雜志今年7月公布的2016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上汽集團的銷售收入排名第46位,首次躍進前50強榜單。由此,上汽集團開啟了“十三五”的新征程。
“上汽集團的‘十三五’規劃還在制定中,不過集團已經有了明確的思路,要在產業鏈前端鞏固傳統汽車技術能力,重點攻關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智能化等關鍵技術,打造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為創新發展創造技術優勢。在產業鏈后端,上汽集團加快模式創新瞄準服務貿易、國際經營,拓展新型業務和新型市場,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自主事業為何慢半拍
如果說上汽集團“十二五”期間的最大遺憾是什么,當屬自主事業的發展。去年,上汽乘用車實現新車銷售17.1萬輛,同比下滑6.73%。而在這一年,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達100.7萬輛,同比增長30.9%。如此大的差距讓上汽有些難堪。
從對自主品牌的投入上看,上汽集團也是大手筆,其“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約450億元,但這些投入的效果不夠顯著。
“上汽集團像是個大家庭,總有會給家里掙錢的孩子,也會有花家里錢的孩子,養家的孩子能力肯定強,花錢的孩子未必會有出息。”在提到上汽集團合資企業與自主品牌之間的關系時,上汽集團內部人士如是說。
看似玩笑式的解讀,卻道出了上汽自主事業略顯滯后的原因。集團有強大的合資企業支撐銷量和利潤,對自主事業的渴求就沒有那么強烈。
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前我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轉型之路已經進入關鍵期,如果自主事業不見起色,即使合資企業再強,上汽集團也很難肩負“帶頭大哥”的責任。
開局之年見起色
記者走進上汽乘用車臨港工廠的總裝車間,正趕上一場新員工招聘會,上汽乘用車負責人告訴記者:“榮威RX5銷售火爆,生產線已經滿負荷運轉,我們要抓緊招聘一線員工,保證產量。現在,汽車制造業的人力需求很大,按照我們的用工標準在本地技校招生已經很困難,因此不得不從外地招聘一批員工,滿足目前緊張的生產需求,讓新員工在生產中學習。
生產線上,一輛輛榮威RX5正在加緊制造裝配。盡管臨港工廠還要生產榮威e950、e550、MG3等車型,但記者目測90%以上的新車是榮威RX5。
榮威RX5對于上汽乘用車的意義,恐怕不只停留在銷量層面。作為上汽自主品牌實際意義上的第一款“爆款車”,榮威RX5讓上汽堅定了“道路自信”。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上汽集團明確了全力推進自主事業的新使命。上汽集團已啟動定向增發項目,擬通過非公開發行方式,募集不超過150億元資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車、互聯網汽車等領域。
恰好,新能源汽車和互聯網汽車是上汽自主品牌的著力點。如今,上汽與阿里巴巴推出的首款互聯網汽車已經上市,并取得不錯的成績,也帶動了自主整體業績的提升。“十三五”期間,自主品牌延續當前的發展勢頭,或將成為上汽集團的最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