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臨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防范醫療器械“體驗式營銷”。
據了解,醫療器械經營企業一般采用“免費體驗,自愿購買”來推銷醫療器械,如溫熱理療儀(床)、高電位治療儀、低頻治療儀、脈沖治療儀、經絡通治療儀、醫用激光儀器設備等。這些醫療器械大都是通過對人體的熱、電、磁作用實現康復理療的效果,功能主要包括對頸椎病、腰椎病、關節炎、腰肌勞損等疾病的輔助治療或緩解功能。但醫療器械不同于一般的產品,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禁忌癥和注意事項,使用不當會給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危害。
免費體驗方式經營醫療器械容易出現夸大療效,誤導消費者等問題。商家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專業知識缺乏的弱點,把只具有緩解疾病功效的說成治療功能,把只具有個別病種治療功效的說成“治百病”。經營者往往沒有醫學專業背景和相關醫學基礎知識,不能正確指導患者使用,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臨時免費體驗點一般設在市場出入口、居民小區等,活動時間短、流動性大,售后服務沒保證,如出現不良事件或其他病變,消費者難以追溯維權。
為此,吉林省臨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示:醫療器械使用存在一定風險,患者應謹慎參加醫療器械的免費體驗。經營第三類醫療器械需要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需要取得《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無證經營屬于違法行為。購買醫療器械要仔細查看《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醫療器械注冊證》等產品注冊相關信息,證明產品是否具有合法資質,核實產品信息和廣告宣傳真實性信息。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不得含有“療效最佳”“保證治愈”“包治”“根治”“即刻見效”“完全無毒副作用”等表示功效的斷言或者保證,“最高技術”“最科學”“最先進”“最佳”等絕對化語言和表示,說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與其他企業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相比較,含有“保險公司保險”“無效退款”等承諾性語言,利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的名義、形象作證明或者推薦,含有誤導性說明,使人感到已經患某種疾病,或者使人誤解不使用該醫療器械會患某種疾病或者加重病情的表述,以及其他虛假、夸大、誤導性的內容。
目前,臨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出動執法人員350余人次,對全市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與使用單位進行了全方位的摸底排查,并逐戶建立了基礎信息方案,真正實現了一戶一檔,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專項檢查,為全市人民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