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6針玻尿酸卻留下終身殘疾 盤點這些年常見的“醫美陷阱”
2023-02-16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醫療美容來追求“美麗”。然而,在醫美行業繁榮的背后,實則暗藏諸多亂象。
90后的小雪是個愛美的姑娘,兩年前,她結識了一位服裝店店主,自稱可以給小雪注射玻尿酸,填充額頭。最終在一家酒店里,她以1000元一針的價格,給小雪注射了6針玻尿酸。
而本來應該是表皮注射的玻尿酸,結果卻被注射到了血管里面,造成小雪的中央動脈堵塞。雖然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小雪命保住了,但卻留下了終身殘疾。
像小雪這樣的遭遇并非個案。近年來,醫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市場規模急速擴大的同時,行業里不規范的問題和各種亂象顯得越來越突出。據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美容整形外科教授趙振民介紹,有一些非法的個人或者機構,他們看準了這樣獲得利益的機會,開展醫療整形美容,不僅使病人在錢財方面受到損失,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傷害。
對此,國家相關部門提醒消費者,要正確認識醫美藥械產品,科學、理性選擇醫療美容。《中國質量萬里行》盤點了這些年常見的“醫美陷阱”,想要變美的小伙伴不要聽信幾句廣告就沖動消費,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與醫生充分溝通后再行動。
1.美容院也能開展“冰點脫毛”?
一些生活美容院告知消費者“激光脫毛”不用動刀,也不注射,不會“破皮見血”,在美容院就能做。
建議:激光脫毛的儀器作用于毛囊,像“OPT脫毛儀”這類激光脫毛儀器,光源為強脈沖光。按照《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強脈沖光脫毛屬于醫療美容范疇,為美容皮膚科微創治療項目,只能由專業醫療機構操作。其他常見的通過激光等介質穿透真皮層的項目,也屬于醫療美容,如祛斑、嫩膚等,必須在合規的醫療機構才能開展。
2.醫美藥物(器械)被“偷梁換柱”
醫美相關藥物(器械)成分、原理等專業性強,消費者對相關產品了解不夠深入,有些醫美機構為了節省成本,在實施醫美項目過程中可能會調換藥物(器械),欺騙消費者。
建議:注射藥物之前,消費者一定要跟注射醫師確認注射藥物的名稱、劑量、可能發生的風險、效果、維持時間等,并驗證注射藥物的真偽。在接受醫美項目前,要和開展的醫師確認儀器的名稱、可能發生的風險、效果、注意事項等。消費者也可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相關信息。
3.醫美手術主刀醫生“臨陣換帥”
在進行醫療美容相關手術前,醫生會和消費者商討手術方案,就手術內容、時間和實施醫生等進行協商,但有些醫療美容機構,術前會說權威醫生有急事來不了,臨時換一個醫生來開展。
建議:根據《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第二十三條,手術同意書的內容包括術前診斷、手術名稱、術中或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手術風險、患者簽署意見并簽名、經治醫師和術者簽名等。如果醫療美容機構找各種理由更換手術醫師,消費者有權拒絕手術,確認新安排手術醫師的行醫資質,并與新安排手術醫師溝通手術方案,符合心理預期后再開展手術。
4.裝修“高大上”代表醫療美容機構正規?
一些朋友會被富麗堂皇的裝潢、周到貼心的服務蒙蔽雙眼,忽略了查看機構場所和人員是否有醫療資質,醫療機構是否安全可靠可不是看裝修那么簡單。
建議:選擇醫美場所時,除了保持謹慎的態度之外,一定要學會看“證”。正規的醫美機構,必須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診療科目應該有“醫療美容科”“美容外科”等醫療美容科目。
如果要做醫美,怎么選擇合格的醫美機構呢?
首先,看場所。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必須公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有關單項診療服務許可證,并公示診療時間、藥品以及醫療服務價格等信息。消費者一定要注意核準證件及診療科目。涉及麻醉的醫療美容手術如隆胸等,醫療機構核準科目里應有“麻醉科”。開展醫療美容的場所,設施條件也需要符合衛生標準。
其次,看操作醫師資質。從業醫師首先必須具有專業資格證,即《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此外,整形外科醫生必須具有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質,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還須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
消費者進入醫療機構后,注意看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是否佩戴有本人姓名、照片、職務或者技術職稱的標牌。
▲示例圖
第三,查使用藥物的資質。正規渠道進口的美容用品都應有中文標識,上面明確標有廠家信息、使用量、禁忌證等。在中國境內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產品及相關藥品均應通過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審查認證,消費者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
第四,保留醫療文書及收費憑據。手術前,消費者要詳細了解手術情況及風險,注意保留好手術同意書、病歷、消費憑證等資料。這些醫療文書不僅可以確保美容消費者知情的合法權益,還能在出現醫療糾紛時作為消費者的證據。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