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增強防范 安心選購
2025-03-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普及與發展,網絡購物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賦予了消費者前所未有的便捷性,讓人們能夠輕松實現足不出戶的購物體驗。然而,與此同時,各種網絡購物陷阱也層出不窮,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困擾與損失。近日,多地警方及消費者保護機構紛紛發出警示,提醒廣大網民在享受網絡購物便捷的同時,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以防陷入各類網絡購物陷阱。
某電商產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加緊分揀、發送快遞包裹。中新社發 耿玉和/攝
網絡購物陷阱多樣
盡管網絡購物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其潛在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消費者在網絡購物過程中需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警惕的心態。《中國質量萬里行》聯合新浪黑貓投訴平臺的數據顯示,2024年網絡購物領域共接到投訴130萬單,且主要集中于頭部電商平臺。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涵蓋:
虛假廣告誘導。一些商家為了吸引顧客,夸大商品功效或性能,甚至使用虛假圖片進行宣傳。消費者購買后發現商品與宣傳嚴重不符,卻往往面臨維權難的困境。
假冒偽劣商品。部分不良商家以次充好,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這些商品質量無法保證,還可能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威脅。
客服不處理投訴與拒絕退款。消費者在遇到商品問題時,部分商家客服不予理睬或拒絕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損失。
釣魚網站詐騙。不法分子通過建立與正規購物網站極為相似的釣魚網站,誘導消費者輸入個人信息或進行支付操作,從而竊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資金。
虛假客服欺詐。詐騙分子冒充購物網站客服人員,以“退款”“退貨”等為由,誘騙消費者提供個人信息或進行轉賬操作。
消費建議
針對當前網絡購物陷阱頻發的現狀,《中國質量萬里行》為消費者提供以下購物建議:
第一,平臺選擇。優先選擇知名且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進行購物,這些平臺通常設有更嚴格的商家入駐標準和監管機制。
第二,商家核實。在購買前,仔細核查商家的信譽評價、營業執照等信息,確保商家合法可靠。避免在不明網站或鏈接上進行交易。
第三,理性看待促銷。對于各類促銷活動,應保持理性態度,不輕信“特價”“清倉價”等宣傳信息,以防遭遇虛假促銷。
第四,核實商品信息。購買前務必仔細核實商品的來源、質量、功能、效果及價格等真實信息,以免購買到假冒偽劣或價格虛高的商品。
第五,警惕低價陷阱。價格過低的商品可能存在潛在風險,應謹慎購買。若價格遠低于市場價,很可能是詐騙或虛假宣傳的誘餌。
第六,選擇安全支付方式。采用安全的支付方式,如第三方支付平臺或電商平臺自帶的支付系統。避免在不安全的環境下輸入個人銀行卡信息。
第七,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透露個人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在購物過程中,務必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第八,保存交易記錄。購買后妥善保存交易憑證、聊天記錄、購買記錄、支付憑證等相關原始記錄,這些記錄是維權的重要依據。
第九,及時維權。收到商品后,應仔細檢查商品規格、型號、數量等是否與訂單一致,以及商品及贈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與商家或平臺協商解決。若協商無果,可通過撥打消費者熱線電話或向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等方式進行維權。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