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30日“上海IT零售商拒賣對抗數碼賣場”風波過去了一周,《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再次實地探訪,發現商家又各按常態照舊營業。盡管這次事件以賣場方作出讓步告終,但零售商仍在對抗著許多壓力——行業的不景氣、成本上升利潤下滑、電子商務網站的超低價競爭。
零售商抗爭賣場高收費
被譽為上海第一電腦賣場的徐匯區太平洋數碼一期的這場風波主要是由于場內經銷商不滿租賃方上調租金等引起的。據了解,每年的7月1日都是太平洋和商鋪續簽租賃協議的日子。按照以往的慣例,場地租金每年都會上漲5%~10%,還不包括需提前交納的3萬~10萬不等的廣告費。
2008年底至今的金融危機給IT產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產品經銷商的收入水平大不如前,但太平洋仍然堅持和去年水平相當的各項費用,引起了商家的不滿和反彈,引發部分商戶拒賣產品。
事件最終在賣場方的讓步下得到解決。解決的結果是,太平洋一期給半年的房租打了9折,相當于回到2007年的租金水平,并視協商情況,減調了部分廣告費。整幢大樓有近300戶商戶,90%以上最后仍簽訂了續租合同,另有10來家清鋪離開。
IT利潤滑坡 成本壓力驟升
經銷商抱怨的背后是IT產業整體利潤的大滑坡。
徐峰所在的公司專門批發電腦主要配件,僅在上海就有10多家連鎖門店。他是徐家匯太平洋內一家門店的店長,“我們的牌子老了,因此生意不算太難”。盡管這樣,徐峰還是感到了今年的行業狀況較往年顯著變差。
他總結了造成IT零售商困境的原因:“首先是經濟大環境變差了。金融危機對這一產業上下游的影響眾所周知,購買力也在下降。”徐峰表示,自今年春節以后,各商家的銷售量和商場的客流都很明顯地減少了,“銷售數字估計至少減了三成”。由于客人實在少,有的店鋪不等到晚上就停止營業,在6點多就自己關門了。
徐峰認為成本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影響。這些成本包括近兩年不斷上漲的人員工資、房租,以及每年3萬到10萬不等的廣告費等。徐峰表示,賣場收取的廣告費幾乎不會有效果,“但這是多年的規矩”。徐峰估計,大的銷售商還能支撐,而小的IT零售商可能會很快死掉。
遭遇電子商務擠壓
太平洋一期不是徐家匯唯一的IT賣場,在這個商圈內云集了太平洋一期、太平洋二期、百腦匯一期、百思買、國美、蘇寧、宏圖三胞、光大通信等等,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不過IT零售商們最擔心的不是這些看得見的店面,而是網絡上的3C賣場。淘寶、京東、新蛋等電子商務網站被零售商們視之為洪水猛獸。
售賣聯想筆記本的店員小伍表示,現在買東西的客人“都精了很多,在網上查好了再來”。他舉例說,有位客人來買THINKPAD的R400系列,他報出了常規價7400元,那位客人卻表示,在京東網上查到的價格要低幾百元,而淘寶網最低價報6000元左右還帶發票。小伍表示,這樣的低價很難拿到貨,但它就是存在。
徐峰也表示在這樣的競爭下,行業利潤明顯下降。買電腦的原先可以賺200元、300元,現在只有100元左右,完全靠走量。即便如此,在網絡上還是會出現更低的價格,徐峰認為這是完全不正常的現象。
在這樣的重重壓力下,IT零售商開始尋找出路。今年5月,太平洋數碼也開設了自己的網上商城,挑選部分實體店進駐,挑明要與淘寶、京東比肩競爭。但IT零售商們都覺得,這樣做至少現在效果并不理想。實體和虛擬的交錯經營,他們并不擅長,仍然希望能夠經營好自己看得到的鋪子。
徐峰說,“至少,我們學會了每天先打開電腦,查看一下網上報價,再開門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