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差評師”利用“貨到付款”勒索斂財
迫于投訴的壓力,開通“貨到付款”的淘寶賣家,明知道被惡意購物,還是不得不發貨。更惡劣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處罰規定,對賣家進行敲詐。記者注意到,近期在淘寶網的論壇上,很多開通貨到付款業務的店主都表示曾被勒索過,孫女士就曾經一天接到幾十個惡意訂單,他們的目的不是買東西,而是要好處。
孫女士:等你關閉訂單,他那邊就發起投訴,他用其他小號聯系你,讓你加他的QQ號。他就說,聰明人就按照聰明人的辦法來做。他說你的店鋪不想倒閉的話,就打錢過來,就打250元。意思是就要250元,他就把投訴給關閉掉。我說如果我不打錢給你呢?他說還有幾十個號在等著你呢。我問要是不給錢呢?他說有幾十個號等著你呢。
電信專家趙占領就分析,這種敲詐勒索行為,應該是淘寶網的職業“差評師”使用的又一種斂財手段。
趙占領:職業“差評師”他們利用很多情況,比如說利用貨到付款,如果賣家沒有及時發貨或根本沒有發貨,那么他可以借此向賣家進行敲詐勒索。還有一些情況,有些賣家剛剛開業不久,買家買貨,然后對他的服務表示不滿意,給了差評。如果想要去掉這個差評,你需要拿出一定的錢。
明知道是網上“差評師”在敲詐,可孫女士還有其他一些網店經營者卻發現,自己根本斗不過這些“差評師”,因為一旦取消訂單,惡意網購者就會向淘寶網投訴賣家違約,可按照訂單發貨,運費又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擔,同樣會受到損失,而求助淘寶客服,答復卻讓人失望。
淘寶客服:這個投訴是有可能成立的,因為你沒有征得買家的同意自行關閉買家的訂單,買家如果投訴,你沒有足夠的憑證。不管什么樣的交易,你千萬不要隨便關閉買家的訂單。
專家:交易平臺需平衡買賣雙方利益 不能厚此薄彼
規范商家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本是好事。可要是消費者不靠譜,又該誰來保護商家?電信專家趙占領指出:選擇貨到付款的方式,就要充分意識到這種風險。而交易平臺提供者,需要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而不是現在這樣厚此薄彼。
趙占領:針對買家給差評或敲詐勒索這些行為,首先作為交易平臺,應該完善自己的交易規則,讓漏洞減少甚至消除。另外一方面作為賣家來講,首先要充分了解交易規則,規范自己的行為,不給買家可乘之機。還有一個方面,交易平臺和賣家應該聯合,對這種賣家的惡意行為,用法律手段來追究他的責任。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