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雷玄
發布人/李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產品質量與安全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法律顧問
3月13日, 以“公平守正 安心消費”為主題的2021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網民網絡購物安全權益保護滿意度專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李俊教授現場發布《網民網絡購物安全權益保護滿意度專題調查報告》。《報告》圍繞調查背景、總體調查結論、網購售后環節現狀與問題、四種網購新業態的現狀與關注點、對策與建議五個方面展開。全文摘錄如下: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受《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委托,由我來發布“2021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網購安全權益保護’專題調查報告。
今天發布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1、調查背景;2、總體調查結論;3、網購售后環節現狀與問題;4、四種網購新業態的現狀與關注點;5、對策與建議。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
眾所周知,網絡購物近年來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8.1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965萬,占網民整體的80.3%。當前已體現出全民購物的生態模式,反映了我國當今社會消費理念、消費模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在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規范網絡購物秩序,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與傳統購物相比,由于網絡購物具有虛擬化、電子化的特點,既給購買者帶來了選擇范圍寬、交易時間靈活、商品價格更低等福利,但同時由于跨時空交易、商品信息不全面或失真、追責難度大,也更容易發生購買人權益受侵害、維權難問題,影響網民的網絡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危害網絡購物環境和網絡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推動網絡交易秩序的規范,更好保護網絡購物者權益,由《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等單位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2021“網購安全權益保護”專題調查活動。這一專題調查活動, 每張問卷共設計了18個調查問題,收集到的問卷樣本數量為348,251份,能夠比較全面、充分地反映我國網購安全權益保護的現狀,為我們完善相關法律和政策提供支持。
第二部分:總體的調查結論
第一項是性別分布情況,網購男女占比為:45.23%和54.77%,其中女性占比較男性高近10%;
第二項是年齡分布情況, 分為12歲以下、12-18歲、19-24歲、25-30歲、31-45歲、46-60歲、60歲以上幾個年齡段進行統計,基本結論是:超四成的網購者年齡在31-45歲之間
第三項是文化程度分布情況,結論是:1、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網購者占比接近三成;2、碩士以上學歷的網購者占比較低,僅占1.87%。當然這中間是否有問卷調查方式受局限的因素,可以再討論。
第四項是網購年平均消費狀況,基本結論是:1、超六成網購者年網購消費水平低于5000元,達到了63.95%,與2020年相比有所增加;2、縱向對比數據顯示,消費水平占比分布由桶形變成了金字塔形。年消費1千元或以下占比增加了11.76%,相應地,超1千元消費水平的人數占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第五項是網民總體滿意度現狀,基本結論是:1、超五成網購者滿意網購安全狀況,不滿意占比為5.31%;2、和2020年縱向比較,網購者對網購安全狀況的正面評價(包括滿意、非常滿意)略有下降,中性評價(一般)略有上升,滿意度評價總體上稍有回落。
第六項是網購安全權益保護期望情況,基本結論是:1、大部分網絡購物者要求進一步打擊網購平臺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占比達到75%以上;2、虛假宣傳、售賣假貨、個人信息泄漏成為危害網購者權益的三大主要問題,占比也較高,三項都達到68%以上。
第三部分:網購售后環節現狀與問題
包括三項內容。
第一項退貨現狀與問題。現狀方面,網民反映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保障基本得到落實,表示“很少遇到”或“沒有遇到”網購退貨遭拒問題的占比達到了71.53%。另一方面,有三成的網購者認為普遍存在商家干預買家填報“退貨理由“現象,這反映出部分商家為了掩蓋商品或服務上的不足,試圖干預買家填寫真實的退貨理由,甚至以拒絕退貨為要挾,這種行為值得引起監管部門注意。
第二項是網購評價現狀與問題。現狀方面,商品質量好成為給“好評”的首要因素,占比為60.08%,當然習慣性給好評的也占比較高,達到了47.92%,這反映出較大比例的網購者關注、重視商品的質量,有較強的質量意識,另外也反映出部分網購者過于謙和,不太珍惜自己的權利,評價過于隨意,評價信息失真于己于人都會有弊端。另一方面,超三成網購者反映賣家普遍干預買家給差評,同樣需要引起監管部門重視。
第三項網購維權現狀與問題。在現狀方面,網購者維權意識在加強,應對網購糾紛時更加積極主動,包括找店鋪客服理論、找第三方購物網站客服介入、向有關部門投訴的總比例有所上升,而放棄維權的比例都有所下降。在問題方面,網購維權比較麻煩、時間金錢成本高等成為了放棄維權的主要原因。有問題但放棄維權,必然影響網購者安全感、滿意度,影響網絡經濟健康發展,這反映出我們現行支持網購者維權的制度設計還需要完善。
第四部分:四種網購新業態的現狀和關注點
新業態一:電商直播帶貨的現狀與問題。
現狀方面,第一,數據顯示,看過直播帶貨的占83.75%,曾參與購物的占50.23%。和2020年比較,看過和參與直播帶貨的占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參與購物的占比提升較快,提升了13.38%,這將對電商行業的競爭格局產生一定影響。第二,產品質量問題仍為是網購決策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售后服務。
在“電商直播帶貨”問題方面,產品質量、虛假宣傳、推銷過度等是受關注的主要問題,占比也比較高,同樣應當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新業態二:“電商平臺刷單”的現狀與問題。
刷單,是電商付款請人假扮顧客用虛假的購物提高網點的排名和銷量,包括填寫虛假的好評以吸引顧客等弄虛作假行為,這對于消費者權益、網絡購物的公平競爭秩序有有很大危害,亟需有效治理。
現狀與問題方面,一是超七成網購者認為,電商平臺刷單現象普遍。二是五成網購者反映電商平臺刷單問題治理效果不佳,這也直接導致了網購者對相關評價數據的信任度,值得引起監管部門進一步重視。
新業態三:“二手商品交易”的現狀與問題
一是網購者對網購二手商品風險的擔心有所緩解。數據顯示,網民認為“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沒有對商品進行質檢就直接售賣,隱藏潛在風險”占比54.44%,“購買的二手商品出現問題時無法退貨”占比52.99%,但與2020年比均有所下降。
二是網購者對網購低價二手商品的興趣或意愿有所下降。表示“不會參加”和“不了解”二手商品買賣的網購者的比例有所增加,表示“愿意購買二手商品”和“會考慮”的比例有所下降。
三是二手商品的商品質量、退貨保障、性價比、交易安全成為網購者的主要風險關注點。
新業態四:“網貸消費“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網購者對網絡借貸消費的了解加深,但接受度降低。有72.36%網民表示“不會使用,以后也不會使用”,與2020年的22.45%相比大幅度上升。
第二,網購者網貸消費還款風險出現上升趨勢。“總是遇到”和“經常遇到”無法按時還款情況的比例比2020年明顯上升,表明網貸消費帶來的還款風險正在增加,值得注意。
第五部分:對策和建議
第一是推進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健全網絡市場監管體系。盡管在規范網絡交易行為和秩序方面,我國已有《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規章可以適用,但也存在法律規定不完備和適應新情況進行完善的問題,同時我們的網絡市場監管體系也還需要進一步健全。
第二是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提升網購者自我保護意識。網購者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等,是網購安全權益保護最重要的基礎,仍需要通過宣傳教育進行強化。
第三是引導企業堅持誠信自律,提高合法合規經營水平。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也是法治經濟,只有企業誠信自律、合法合規經營,追求經營利潤的同時承擔起社會責任,網購者的安全權益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障。這既需要監督,也需要引導。
第四是完善平臺投訴監督機制,拓寬網民維權救濟途徑。完善并充分發揮平臺投訴監督機制作用,并適應網絡購物特點,拓寬網購者維權救濟途徑,為網購者維權提供便利,既是網購安全權益保護的需要,也能有效約束經營者不法行為,促進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方面還有較大的制度改革空間。
第五是重視數字技術監管手段,防范數據泄露濫用風險,這是保護網購消費者權益的需要,也是網絡購物治理中推進智慧監管、有效提高監管效能的需要,未來仍需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
“網購安全權益保護”專題調查報告發布的內容就是這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