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會發布《2021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 合資品牌異味投訴占8成以上
2022-07-1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2022年7月8日,由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以下簡稱“中消會”)主辦的“2021中國車內氣味研究成果分享會暨中國健康汽車研究啟動儀式”以線下會場和線上抖音/微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在北京成功舉辦。
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昆在致辭中表示,汽車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的汽車產業,目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提高汽車產品的健康環保性能,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將成為我國汽車行業新的發展趨勢。因此,中消會將持續做好汽車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通過與各方不斷加強合作,為中國汽車品牌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
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屹在講話中強調,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轉型升級,汽車健康性能已成為了消費者購車時新的關注焦點。探索汽車全生命周期內更環保、更健康的發展路線,將是未來汽車健康環保性能發展的重要趨勢,中汽數據長期致力于汽車健康技術發展研究,服務汽車企業轉型升級,未來將與相關企業、機構一起,共同促進汽車產品質量提升,賦能我國汽車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厘清消費者車內氣味改善訴求,深入分析行業氣味性能現狀,引導企業開發氣味更加舒適的汽車產品,2020年初中消會作為主導單位,聯合中汽數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數據”)啟動了《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編制工作,從消費者氣味調研和市售車型氣味解析兩個層面,按年度開展氣味報告研究和發布工作。
本次發布的《2021中國車內氣味研究報告》,基于2021年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中心采信的第三方平臺上的3100多宗車主投訴數據展開市場調研分析。
調研結果顯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我國車內異味累計投訴量高達29213宗;在這些投訴中,自主、合資和外資品牌均有涉及,合資品牌投訴量占據8成以上,其中德系合資占比高達41.4%;外資品牌由于本土銷量較低,投訴占比為5.2%;在投訴車主信息方面,男性車主占據近九成,且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江蘇省和山東省,占據了全國3成以上的投訴量;從氣味來源來看,投訴車主認為排名前三的車內氣味來源部位為座椅、空調和儀表板,占比分別為52.0%、37.5%、27.1%,其中座椅材質主要為人造革和真皮,超四分之三的投訴車主認為異味主要來源于車內某一到兩個部件,說明氣味來源集中度較高;從車內氣味出現時間及場景來看,71.5%的投訴車主反饋購車時就存在氣味,因此新車應成為氣味重點管控對象,超四成的投訴車主反饋車輛在各種工況狀。此外,調研結果還顯示,投訴車主普遍認為車內氣味對駕乘人員健康、心情以及駕駛感受的影響較大,分別占比65.3%、45.4%和44.2%,超半數投訴車主聲稱出現了“頭暈、頭痛”、“咳嗽、咽喉不適”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
在數據分析部分,2021年全年完成24款車型的氣味數據采集工作,針對上述車型開展了整體車型的氣味物質指標和氣味綜合指標的分析,并對14款典型車型具體性能進行了深入解析。
從氣味物質解析結果來看,鎖定的高風險氣味物質主要是芳香烴類、醛類、醇類、酮類等物質,高溫條件下車內散發的氣味物質濃度明顯升高;常溫檢測下,有58%車型的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超過4個;高溫檢測下,有46%車型的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超過13個。通過比對前期建立的致敏氣味物質庫,可以得出:常、高溫條件下甲醛、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丁酮肟均有檢出;高溫條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丁酮肟檢出率較常溫條件有所升高,此外,部分車型檢出了丙烯酸正丁酯、α-蒎烯和D-苧烯。
從氣味綜合分析結果來看,在氣味客觀等級方面,常溫檢測下,均值為3.5級,超過4.0級的車型占比13%;高溫檢測下,均值為4.0級,超過4.5級的車型占比17%。在兩種檢測條件下,出現頻率較高的氣味類型是是皮革味、發泡味和溶劑味,個別車型出現了油漆味等消費者極為反感的氣味類型。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減少高風險氣味物質數量、降低氣味客觀強度、改善氣味類型等方面,部分車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接下來,中消會將繼續聯合其他機構選取消費者關注度高的市售車型,采集車型的氣味數據,從而獲取全面的汽車行業氣味數據,并及時和相關企業溝通氣味數據分析結果,對于氣味有待提升的車型,積極與之探討氣味問題來源,必要時聯合開展氣味改善提升工作。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