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 世界共享——寫在第8個“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開展之際
2024-05-14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2024年5月10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三個轉變”)重要論述10周年的日子,也是第8個“中國品牌日”。
今年中國品牌日主題為“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國貨潮牌,品筑未來”。5月10日至14日,第八屆中國品牌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有關部門、地方、企業、媒體、品牌服務機構組織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品牌特色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廣泛傳播品牌發展理念、凝聚品牌發展共識、營造品牌培育氛圍,積極推動我國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
“國貨‘潮’品”變身“城市名片”
在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表示:“加強品牌建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主要負責人表態,將通過政策投入支持中國的產業創新和品牌創新,培育更多的中國金字招牌。
本屆品牌日延續了前兩屆的“中國品牌,世界共享”主旋律,大批走向世界的國貨品牌匯聚于此,讓“國貨‘潮’品”變身“城市名片”。
格調典雅的蘇州館里,光澤細膩的蘇繡作品頗受人們青睞。“這塊絲巾上的玉蘭花采用多種蘇繡工藝,僅花瓣就用了12種顏色的絲線。經驗豐富的繡娘要繡1.2萬多針,至少花費兩天。”蘇州繡娘絲綢有限公司品牌負責人張寅介紹。
在云南展館咖啡展臺,展出了10余款不同烘焙度、風味多樣的系列烘焙咖啡產品和咖啡生豆產品。隨著咖啡機的啟動,果香、花香、蜜香,糖香、奶香……各種味道彌漫在展臺中,聞著咖香仿佛來到跨越北回歸線的普洱,格外心曠神怡。
在黑龍江展館內,黑龍江省以“建設綠色龍江,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攜近30家企業、百余種產品參展,設置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黑土優品”“九珍十八品”展區及龍江森工集團森林食品展區,琳瑯滿目的綠色食品彰顯了黑龍江的地大物博以及做好祖國糧食安全“壓艙石”、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的底氣與實力。
北京展館以“魅力京華”為主題展示北京整體城市品牌形象和價值,河北搭建“冀有特色”品牌培育庫,海南打造“海南鮮品”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四川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集群,內蒙古自治區充分挖掘“蒙”字標優品的品牌價值……各地有關部門群策群力,共促品牌“出圈”,助力高質量發展。
“老字號”變換“新面孔”
讓中國傳統“老字號”變換“新面孔”,有產品的傳承與創新,有消費群體的“承上啟下”,也有營銷渠道的不斷拓寬,不斷挖掘新消費場景,用年輕人更加喜歡的方式去觸達。與此同時,這些中國“老字號”也在嘗試揚帆出海,讓中國品牌向世界傳達中國文化與生活方式。
300年!這是中國一家醬料企業的品質堅守。廣東省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創立300年來,海天堅持傳統“醬人”的工匠精神,采用傳統釀造工藝、天然釀曬方式和原粒黃豆原材料,穿越數百年,保持中國風味不變。
守正,也要創新。近年來,結合新消費趨勢,海天推出適合快節奏生活的“萬能汁料”系列、適合上班族的小分量系列、適合網紅打卡的醬油冰淇淋系列等,讓“老字號”煥發新生。
38秒!這是一堆塑料粒子變身時尚空調外殼的時間。在奧克斯家電生產基地塑膠車間,除了高速運轉的生產線,幾乎看不到操作人員,只有電腦顯示屏、設備狀態指示燈、品質檢驗燈閃爍著光亮。
奧克斯家電制造塑膠車間相關負責人說,在追求速度的同時,智能化轉型同樣讓產品質量得到提升,如合格率監控、設備綜合利用等方面,大數據技術讓品質更有保障。
5000萬人!這是北京同仁堂將中式健康解決方案分享給世界的全球總人數。20世紀90年代,北京同仁堂就將視野投向國際社會民生大健康領域。以1993年為起點,同仁堂已經在境外2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60余家各類終端機構,同仁堂的中醫藥產品、診療、大健康服務為全球約5000萬人帶去了新的中式健康解決方案,帶去了新的中式健康生活方式。
上海鳳凰自行車專設實驗室、嚴把質量關,參與自行車新國標建設;江西樟樹“藥都”品牌堅守炒、浸、炙等傳統技藝,展出多款中藥經典名方創新產品;西鳳酒鉆研白酒精細化釀造工藝,提升釀酒品質……踐行工匠精神,更多“老字號”品牌以品質為基,夯實發展硬實力。
“產能出海”變為“品牌出海”
“出海”對中國品牌而言已非新鮮事。經過多年的常態發展后,中國家電企業“出海”已進入提質增效階段,從“產能出海”向“品牌出海”轉變。不少品牌在海外市場斬獲佳績,國潮品牌在文化自信的加持下正闊步走向海外。
安永大中華區零售與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鄭銘駒表示,中國消費品“出海”主要呈現三大變化:一是品類日益豐富,包括食品飲料、美妝日化、電子產品及家電等各個領域;二是目的地多元化,除了歐美市場,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地區也成為重要目標;三是向“全球化”轉型,在產品設計、營銷策略、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實施深度本地化戰略。
作為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中交集團是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之一,在海外發展已有70多年,業務覆蓋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7年成為《工程新聞紀錄》“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的上榜中國企業第一名。中交集團旗下有中國交建、中國港灣、中國路橋、振華重工、美國F&G、巴西康克瑪特、葡萄牙莫塔等國內外知名品牌,打造了一大批“連心橋”“致富路”“發展港”“清潔站”“幸福城”等中國名片。
海康威視發起的“STAR公益伙伴計劃”,與海外公益組織持續探討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助力開展犀牛防盜獵和保護工作;在意大利,用智能技術幫助蠵龜重返沙灘;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用視頻技術為瀕危物種帶來更多希望……
四川茶農讓更多大山里的優質川茶正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一片小葉子變成致富的“金葉子”。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已連續成功舉辦12屆,13年來,通過“茶博會”的持續推介和各方努力,川茶影響力持續提升,川茶文化、川茶產品正更好地走出四川、走向全國、廣銷世界。
海爾15年蟬聯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第一;比亞迪攜手歐洲杯,成為首個登上歐洲杯賽場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和首個與歐洲杯合作的中國汽車品牌;五糧液設立亞太、歐洲、美洲三大國際營銷中心,發起成立國際名酒聯盟……越來越多中國品牌主動“走出去”,努力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在中國品牌博覽會主題展區序廳,中華老字號達1455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2萬家、地理標志產品年產值超8000億元……一串串醒目的數字標注著推動品牌建設的扎實成效。國貨品牌頻頻出圈,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顯著中國消費者的文化自信。
能拼魔方會寫字、能握手互動會跳舞、近能按摩減壓、遠可微創手術……在中國品牌日活動機器人專題展區現場,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競相“炫技”。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合發展和加持下,憑借科技創新、品質保障和文化底蘊,中國品牌正在深入挖掘品牌的文化內涵,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品牌附加值,助力中國品牌發展。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