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企、強鏈、強縣”工作為抓手奮力書寫首府質量強市新篇章
2024-09-12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質量是興國之道、富國之本、強國之策。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優勢產業為重點,不斷加強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效能,一體推進質量“強企、強鏈、強縣”建設,加快形成經濟質量競爭新優勢,全力推動質量發展提質進位,為首府高質量發展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一、積極探索實踐,好勢連連
一是精準服務,抓好質量強企工作。聚焦園區監管服務。開展“市場監管服務進園區進企業”行動,摸排266家駐園區企業,調研質量狀況,梳理質量問題10類共25條,為園區36家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減免檢測費1.4萬元,解決9個技術難題。聚焦企業質量提升。大力推廣首席質量官制度,企業質量管理人才隊伍不斷加強,呼和浩特市設立首席質量官的企業達114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申報政府質量獎項。截至目前,已有21家企業申報市長質量獎,2家企業獲得自治區主席質量獎,2家企業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
二是靶向施策,抓好質量強鏈工作。明確目標,重點發力。市級層面選定乳業、生態修復(草業)、太陽能、風電新能源三條產業鏈,旗縣區自選一條地方特色產業鏈重點發力。乳業產業鏈中選定伊利、蒙牛為鏈主企業,并制定“三步走”提升方案,形成“質量問題、重點技術攻關、政策工具”三份清單。針對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和質量改進,優化產業鏈布局,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發揮職能,優化服務。針對乳制品產業牧場、生產、流通、科研等全產業鏈開展計量服務。配合開展乳制品產業校準項目80余項,關鍵參數測量102項,科研項目45項,其中,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共計24項,榮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優秀案例、成果共計5項。
三是統籌謀劃,抓好質量強縣工作。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緊扣地區實際,強化質量提升政策供給能力,扎實落實質量基礎設施和質量綜合服務基地建設各項任務。牽頭打造區域品牌,推出品牌建設引導和激勵政策措施。目前,已實現每個地區至少有一個公用品牌的目標。人才引進三年計劃已提前完成,人才引進、人才培育的政策措施更加配套。全力助推品牌打造,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協會等第三方社會組織的引進、培育、壯大,新成立呼和浩特市品牌建設促進會。黨委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各方優勢互補、服務功能齊全的質量強縣建設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突出特色創新,亮點頻頻
一是聚焦重點,精準施策。“三組長”共建園區營商環境。一個園區設一個窗口,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一位業務科長、各旗縣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園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組成“三組長”,針對園區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精準化質量提升計劃,進園區計劃中列舉的11條措施之外實現市場監管職能全覆蓋,以“11+N”的模式統籌推進市場監管服務。
二是政企聯動,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同,推進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強化與上級單位溝通協調。積極組織鏈主企業參加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組織的乳業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研討會,會同區局各相關業務局(處),區局計量院、標準化院、質檢院等技術機構同向發力,共同助力乳業產業鏈發展。強化市本級單位溝通協調。充分發揮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協調各成員單位共同助力產業鏈優化升級。強化市、縣兩級聯動。積極推動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各相關科室同旗縣區市場監管局及鏈主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絡,推動質量基礎設施在產業鏈中的廣泛應用,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之間質量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實現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質量提升。
三是縱深推進,協同發展。市本級在全力發展乳業產業鏈的基礎上,打造生態修復(草業)產業鏈,推動建設新能源產業鏈。各旗縣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選擇特色產業鏈,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扶強鏈主企業,引進核心配套相關產業。協調全市、全區質量基礎設施,并利用首府優勢,全力推動各條產業鏈持續向好發展。
推動質量強企、質量強鏈、質量強縣的目的就是加快建設質量強市。今后,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落實質量強國、質量強區“兩個綱要”,創新服務模式,持續支持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進一步加強縣域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服務首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