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芬蘭的IT人不僅“愛講故事”,更是“會講故事”的高手。他們對商業模式的敏銳洞察力讓人驚嘆。
Kiosked致力于在網絡圖片和視頻中植入商品信息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其創新廣告模式可能會顛覆目前的互聯網廣告業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購物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該公司CEOMicke稱,我們正與Rovio合作,要將憤怒小鳥的每一處電影內容都變成店鋪。
而Sunduka公司則欲顛覆40年不變的電話顯示模式。個人通過它們的應用平臺打電話或發短信時,對方手機可顯示個性化圖片和鈴聲;而企業則可以借此管理自己的品牌。
比如打電話到銀行,輸入號碼后手機能馬上顯示出銀行的品牌標識,過后還將獲得相關的實用信息,比如附近的取款機等等。“全球每天有100億次通話,我們將在這里找到巨大商機。”公司CEOTimo稱。
不止是IT業,從服裝設計到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簡單、實用且充滿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在芬蘭隨處可尋。
“芬蘭憂郁的森林和寒冬彷如我的游樂園。有時候,黑暗可以激發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芬蘭本土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阿斯布朗德稱。她在赫爾辛基的店鋪名字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從暗室 (Darkroom)變成溫室(Greenhouse)再變成島嶼(Island)。
高緯度地區極晝和極夜的環境造就了芬蘭人內斂的性格,但也給了他們簡致卻富有創意的浪漫情懷,這或許就是芬蘭IT業的文化之根。
體制之源:國家創新體系的保姆式服務
來自中國的孫小文與其芬蘭丈夫孫尼雅正著手將企業總部從赫爾辛基搬到紐約,盡管如此,他們仍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
這對異國結合的夫妻創辦了Transfluent。它是一家為社交網站和游戲平臺提供近乎實時人工翻譯的公司。他們建立了與Twitter和Facebook的合作,提供60種語言的在線翻譯。
面對大于歐洲5倍的美國市場,這家號稱明年業績要達300萬歐元公司的搬遷動意,非但沒被阻撓,反而從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手中獲得了100萬歐元的無償扶助。
從諾基亞到憤怒小鳥,再到孫小文這樣的小公司,芬蘭的國家創新體系如同一個溫室,向企業提供從孵化、上市、成長,由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的保姆式服務。
Tekes就是其核心的一環。隸屬于芬蘭就業與經濟部的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以下簡稱Tekes),幾乎掌控著芬蘭的創新命脈,芬蘭60%的主要商業創新都有它的參與。
Tekes從國家得到的經費10年前只有3億歐元/年,今年已增加到了5.5億歐元。這些資金將分配給2000多個項目作為無償資助或無息貸款。
對于今年5.5億蛋糕的切分,Tekes高級顧問MariIsbom女士稱,1/3給了大學、學院和研究機構,2/3則給了公司(研究、發展和創新項目)。
令人意外的是,Tekes對新創公司和中小企業情有獨鐘,資助金中有超過70%的比例給了剛起步的公司(6年以下),或雇員低于500人的中小企業,只有30%給了大公司。
與此同時,在Tekes之下的TEMPO和VIGO兩個機構,更像是“孵化器”和“加速器”般,如影隨行地為新創公司服務。
“哪怕只是一個想法也可以申請 ”。TEMPO項 目 負 責 人KariHerlevi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我們不在乎技術水平有多高,只要通過我們團隊(財務、市場、法律等專家組成)嚴格評估后認為具備市場前景,將會獲得資助。企業從提出申請到資金到位也只需要20天。
經由TEMPO資助后,VIGO將派團隊對相關項目的產品研發直至上市進行扶持,同時引入天使投資。
盡管這些無償資助項目每年有四成左右會失敗,但是損失全由Tekes買單。對于創新技術充分尊重的芬蘭人認為,這樣的風險是政府必須承擔的。
“芬蘭對新公司的支持,大到免息貸款、甚至無償捐款,細致到培訓新公司的人員,融資,就像找了一個媽媽教你如何帶孩子一樣。”曾在國內創業多年,后轉戰芬蘭的孫小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