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這是寫在四川省安縣桑棗中學墻上的一句話。他們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因為強烈的責任感,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在平時加固了教育樓,加強了逃生演練,結果在汶川大地震中,全校2300多名師生無一傷亡。(5月24日《新華網》)
同樣因為責任,北川縣劉漢希望小學在強震中挺立未倒,483名小學生及教職員工全部安全撤離。無獨有偶,漢龍集團捐資建設的五所希望小學全都屹立不倒。
這些學校之所以震不倒,關鍵是對學生負責的責任心沒有倒。為了防止貼面大理石掉下來砸到學生,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讓施工者在每塊大理石板上打四個孔,然后用釘子固定住。如果責任感缺失,漢龍集團的老總劉漢就不會在學校建設中,要求施工隊把沙子里的泥沖干凈。而那些用鐵絲代替鋼筋的施工者,心里根本就沒有“責任”二字。
眼下,汶川大地震災區進入了重建期,怎樣建設震不垮的房屋擺在了大家面前。要想每棟房子都能經受住大地震的考驗,必須一手抓責任教育,一手抓監督管理。只有每位設計、建設、施工、監理人員都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責任意識,才會像葉志平、劉漢等人一樣,自覺把好每一道關口,不攙雜使假,不偷工減料,不蒙混過關,嚴格按規范、標準操作,確保房屋建筑安全。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工程監管,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具備葉志平、劉漢那樣的思想境界,稍一放松,就有可能舊病復發,能糊弄就糊弄,能對付就對付。這個時候就需要監理公司加強過程控制,嚴把工程質量關,對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不僅如此,紀委、監察等監督機構還應主動介入工程設計、建設、施工、監理、招投標各個環節,加強外部監督,預防貓膩。另外,還要發揮媒體與人民的監督作用,讓千百萬雙眼睛盯住這些工程,不讓一絲一毫的差錯出現。只有這樣,災區的建筑才能經得住地震與歷史的考驗,讓災民放心,讓捐贈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