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房屋質量不盡如人意,使得民間驗房師這一新興職業在京、滬、杭等地已很吃香。2006年9月,建設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中國建筑文化中心發布文件稱,該中心和南京青年人才職業培訓中心聯手,在南京辦班培訓房屋檢驗從業人員(驗房師),9月28日正式開課。這也是國內首個得到官方認可的驗房師培訓班。
住宅質量受關注
2007年春節剛過,家住南京湖西街18號一公寓樓的王強說起自家的房子就來氣:“近一段時間樓上306住戶裝地板,在地上打洞,結果把我的屋頂樓板打穿了,通過這事,我才發現樓板厚度竟只有9.5厘米,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的12厘米。”
比他更慘的是蘇州的韓女士。據韓女士反映,2005年11月,她在相城區御苑家園15幢購買了一套房子。去年開發商交付房子時,她發現房子西邊房間西南角有一條細長裂縫,東邊的房間有一條東墻到西墻的貫穿裂縫,地坪大面積空鼓,東邊房間西墻有大面積滲水的痕跡。她要求開發商給予維修,開發商卻推給土建單位,結果直至房子裝修結束后也沒有解決問題,造成東邊房間無法住人。最近由于連續陰雨,她住的房間墻角已被雨水滲透。現在閣樓上的西面墻又出現一條從上到下的裂縫。
韓女士還反映說,御苑家園15幢樓房30戶人家都出現大小不等的裂縫,她懷疑這幢樓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南京的張敏,則發現已購商品房墻縫里能塞進拳頭。為此,張敏在訴狀中對自己的房屋質量使用了“重大質量問題”的字眼。那么,究竟“重大”到了什么地步?筆者在珠江路未來城A棟518房,見到了這間至今都空著的房子。
這是一個東西走向的通間。走進房內,南北墻上的兩道30厘米寬的大縫赫然出現在眼前。沿著這道縫向下看,可以從5樓看到1樓大廳。
屋頂也是讓業主們感到憤怒的地方。張敏的鄰居告訴筆者,當初售樓小姐說房子一共6層?墒钱敺孔咏桓稌r,5樓變成頂樓,上面一層沒有了。結果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對于買房人來說,最怕的就是花了很多錢買的房子出現了質量問題。即使是精裝修房也未能完全讓人放心。
時下,許多開發商力推精裝修房,由于拿到就能入住,精裝修房因而大行其道。但是,精裝修房的裝修過程一般是由開發商主持進行的,有時業主尚不確定。因此,業主無法或難以對裝修情況進行監督,裝修的質量問題自然是業主關心的焦點之一。
比如媒體曾披露南京市某樓盤的一處精裝修景觀房,雖然每平方米售價在9000元左右,但其鋪設的木地板不僅看上去質量差,而且在做防火、防水、防腐處理上更是嚴重作假。參加裝修的木工,手拿著所謂木地板涂料稱,這種地板應該進行“三防”處理,但老板卻讓他們用滑石粉化成的水涂抹上去,稍微收收水后,就可以安裝了。他們也知道,這樣做是不符合施工規范的,因而也根本起不到任何防護作用,但他們也沒有辦法,如果不按老板交待的做,每天55元的工錢就拿不到了。他分析說,一袋滑石粉僅要幾元錢,遠遠低于其他防火、防腐材料的成本。
驗房師應運而生
“目前全國開發商的公信力普遍比較差,導致買房人不信任,寧愿自掏腰包請驗房師。可以說,正是開發商公信力的破產催生了驗房行業。”江蘇省城市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認為。
買房子大概是人一生中最昂貴的消費了,很多人可能要為此付出一生的辛勞。這么一大宗商品,質量如果有問題可咋辦?于是乎,一種被稱為“民間驗房師”的職業應運而生。他們的職責就是受業主委托,在“五方主體”即發展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勘查、設計院和相關單位驗收之后,再對房屋進行一番深入的“挑刺”。
據了解,有相當多的市民在交房時花錢雇驗房師來驗房,比如南京市的丁渤工作室在2006年6月份的業務量達到680套,7月份驗的房子更是多達850套。據相關機構抽樣調查顯示,目前多達67%的買房人表示交房時將請驗房師幫忙。
但驗房師的身份卻較為尷尬,中國還沒有對驗房機構這一行業的資質認證,只能稱之為民間驗房師。這一行業的驗房報告在法律上是不予認可的,法律只肯定質量檢測站的檢測結果,如果驗出房子有任何問題,開發商可以不接受。驗房機構實際是一個企業,驗房人員只是比普通老百姓在這一領域里經驗更豐富,但他們的檢測報告可作為一種建議,讓購房者參考,信不信由購房者自主決定。但從法律角度來說,驗房師對房屋質量的檢驗僅屬于一種商業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民間驗房師,由于其不具備國家認可的檢測資質,因此在訴訟、仲裁時,其提供的驗房報告不具法律效力,即使查出房屋質量有問題,業主還得聘請具備合法資質的檢測機構重新進行判定。
而據介紹,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由取得執業資格的民間企業從事檢測業務,政府性質的檢測機構則承擔市場監控、檢測糾紛認定等業務。在我國,由于缺乏合格的民間檢測企業,政府的檢測機構往往不得不直接承接部分市場檢測任務,這樣一方面要受到人力物力的制約,另一方面一旦出現糾紛就會出現檢測機構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情況。
“驗房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一時出現的社會需求,是由于某些環節的缺失造成的,但它不應該成為一個必然程序。”一位建筑工程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據悉,自《國務院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出臺后,質檢部門對房屋質量的監控由原先的直接驗收改為如今的不到現場的備案制度。所以,目前的房屋質量主要由開發商和工程監理兩方來負責,而后者多為私營機構,監理質量參差不齊。
業內專家形象地比喻說,如果國家檢測機構是“醫療糾紛仲裁機構”,民間驗房師就是“江湖游醫”,那么“中心”(如中國建筑文化中心等)就是正規的醫院、診所。
驗房究竟驗什么
一般驗房至少包括5大塊內容:土建、門窗、強弱電、上下水和蓄水試驗。據一份驗房程序表顯示,驗房包括建筑面積是否與圖紙所標的一致、墻面是否有空鼓、混凝土強度如何、精裝修房用材是否合格等等幾十甚至幾百個項目。
那么,驗房又驗出了哪些問題呢?
一位驗房師說,目前還沒發現有哪套商品房是完全按照國家標準開發建造的,問題主要存在于施工管理和建造材料上。他舉例說,問題最多是門窗質量和空鼓,F在很多管狀型材的兩頭都達到了國家要求,但中間的厚度卻達不到國家標準。空鼓則是由于墻磚和水泥的結合不是很好造成的,不但會導致粉刷好的墻面開裂,而且在打沖擊鉆時,會造成整塊墻面脫落和地面塌陷。
有學者稱,民間驗房師的出現,對于國家有關監管部門來說是需要反省的事。為什么會出現民間驗房師?主要就是因為監管部門監管不力。施工、監理和設計等各方,以及最后的竣工驗收,執行者拿的都是開發商的錢,他們自然要替開發商說話。監管部門為什么不能把他們的經濟利益和開發商分開?制度的變化才是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比如說可以由國家監管部門向開發商收取各種費用,再支付給其他責任主體,這樣其他責任主體才能從開發商的經濟束縛中解放出來,才能成為真正負起責任的主體。
驗房師何時下崗
從2007年元旦起,江蘇省所有的住宅工程項目在竣工之前,均要按照統一的規定和檢查方式,進行逐套驗收。
《江蘇省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規則》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江蘇出臺的《規則》相當于“一房一驗”的江蘇地方標準,不僅吸收了試點城市的成功經驗,也考慮到了老百姓關注的質量問題,檢查項目的確定主要以滿足觀感質量和使用功能兩大原則,大到外墻、室內墻地面,小到陽臺欄桿,涵蓋了住宅質量的方方面面。
而“一房一驗”新標準是自2006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所謂“一房一驗”,就是指在住宅竣工前,由過去按棟抽查改為由質檢站組織施工、監理,物業等單位對即將交付的商品房一戶一戶、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驗收,使所有交付的商品房的所有房間均達到100%檢驗合格。
有專家認為,“一房一驗”之后,商品住宅的質量缺陷將會有明顯減少,而民間驗房師也將沒有存在的必要。
那么,“一房一驗”能否打消業主對房屋質量的擔心?消費者還會不會再請驗房師?在上海某小區購房的何小姐收房時,看到鄰居請了驗房師,她也隨即花200元請其過來驗了一番,前后看了不到一個小時,還真驗出了不少問題,密密麻麻寫了十幾條,主要是墻地面空鼓等所謂的質量通病。不過和開發商的交涉并不是很順利,對于空鼓等問題,開發商很爽快地進行了維修,但對于驗房師提出的“窗框材質偏軟”等問題,開發商卻拒不承認。何小姐說:“驗房師有用但作用有限,主要是驗房師的結論開發商不一定都認同。如果‘一房一驗’能解決大部分質量通病,自然也不需要花200元請驗房師。”
其實,目前民間驗房師大量存在的原因是老百姓對房屋質量不放心,但驗房師一沒有資質要求,搞過工程熟悉情況的人就能掛牌攬活;二沒有統一的管理,其檢測方法、工序、手段差別很大,驗房行為不規范。而如果房屋質量有保證,消費者自然也不必再花錢請驗房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