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2006年全國和各地區單位GDP能耗指標公報。這份2006年全國和各地區單位GDP能耗的“成績單”并不讓人樂觀:200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33%,但未能達到年初確定的下降4%的目標。而令人可喜的是,單位GDP能耗3年來首次由升轉降。
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節能降耗成為令人矚目和關注的焦點,黨中央、國務院一再表達了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一定要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決心,保證一定要實現“十一五”規劃中預定的節能目標,并提出經濟從“又快又好”發展過渡到“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在保持GDP增長的同時降低能耗。
“在這種情形下,節能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曾如此評價說,在節能降耗的工作中,除了工業的節能減排任重道遠以外,公共建筑的節能同樣不容小覷。目前,中國建筑能耗已經占全國能耗總量的27.5%,用水約占城市總用水量的47%,使用的鋼材和水泥約占全國使用量的30%和25%。建筑能耗的節約已成為最大的節約項目。
看過美國著名科幻電影《后天》的觀眾,一定對這個史詩般的預言感到驚恐,當我們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如果不加強環境和能源的保護,或許在明天的明天,《后天》里的情形真的會呈現。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誰都不希望這個預言真的變成現實。因此,上到政府,下到企業,對于節能降耗都責無旁貸,而且必須身體力行。有了政府的堅定決心、人民的堅強支持,建筑節能產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驅動一:政策驅動
今年6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民用建筑節能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會議決定,將該條例草案向社會公布,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見,可于2007年7月23日前,將書面意見通過郵寄或者電子郵件方式送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也可以直接將書面意見通過郵寄或者電子郵件方式送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經廣泛征求意見后,再由國務院審議批準并公布施行。
在這部節能條例中,分6章45條對民用建筑節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分析人士指出,作為由國務院出臺的具有指導性的綱領文件,《民用建筑節能條例(草案)》的頒布,標志著在建筑節能產業的發展上,政策的東風已經開始勁吹。
今年3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節能燈商品監測結果顯示,合格率僅為39.3%,產品整體質量不容樂觀。與此同時,3月20日杭州市建委和浙江大學組成的課題組發布消息稱,截至2005年底,杭州市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30%,城鄉建筑能耗正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一面是節能產品質量低劣,另一面是我國建筑能耗日益嚴重。當我國制定了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方針后,近年來建筑節能產業卻落入到一個“社會呼聲高、企業產品多,但產品質量低、節能效果差”的怪圈中。企業在發現了節能環保的商機后,并沒有重視產品的真實節能功效;房地產商為了追求項目外表的華麗,根本不在乎建材的消耗。
當時有業內人士指出,造成我國建筑節能混亂無序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我國目前仍缺乏一套系統、全面的建筑節能體系。由于整個產業政策體系的真空,首先會使建筑節能工作在無法獲得經濟獎勵政策的支持下,整個產業的起步十分艱難;其次建筑節能產品無法進行合法有效的評估,真正的節能建筑產品無法推廣;另外建筑節能的政策法規的缺失,使得相關部分監管處罰難以施行。
換言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不順,在于政策存在真空。這次國務院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不但在彌補這種本來存在的政策真空,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一個信號,就是政府對于建筑節能發展的決心和力度。與此同時,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中國將大力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強化新建建筑執行能耗限額標準全過程監督管理,實施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對達不到標準的建筑,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準銷售使用。相信有了政策的東風,建筑節能產業的發展可以快馬揚鞭了。
驅動二:標準驅動
要把建筑節能的效果用到實處,最直接的推動力莫過于建筑節能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了。同樣是在6月27日,建設部召開“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化,促進能源資源節約與合理利用”新聞發布,通報我國建筑節能標準方面的情況。
建設部提供的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95%屬不節能建筑。中國每年新建建筑量達20億平方米以上,其中大量建筑為高耗能建筑。據建設部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會新增各類建筑大約300億平方米,建筑業仍將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建筑節能的發展顯得時不我待。
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陳重介紹說,到目前為止,經建設部批準和備案的工程建設標準已達到4700余項。其中建筑節能方面已先后發布了《公共建筑節能標準設計》等21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對《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等27項標準進行了制定和修訂。已經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覆蓋到中國各個氣候區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對所有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對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驗收、檢測、評價、能耗統計、使用維護與管理都作出了相關規定。
陳重表示,建設部將進一步完善工程標準化建設管理的法規制度和技術支撐體系。加快工程建設標準的制定、修訂速度,完善標準體系,以提高建筑節能水平。到2010年,城鎮建筑實現節能50%的標準。到2020年,達到建筑節能3.51億噸標準煤的目標。
此前,在今年6月11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建筑節能標準體系研究”啟動會在北京召開。建設部科技司、標準定額司的有關領導和來自全國各省市的科研、規劃、設計、施工、檢測、監督、生產企業等單位的工作組成員共計50余人參加了會議。
與會人士一致認為,符合國家技術經濟政策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完善的建筑節能標準體系,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是能源科學利用和建筑科學管理的需要。同時,也可以為建筑節能技術研究和建筑節能產品開發提供方向,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以及建筑節能產業的形成與發展。
驅動三:技術驅動
建筑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從技術上就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設備、儀器儀表等的生產、選用甚或建筑物業管理,包括制冷、采暖、熱水、照明、動力等多專業或學科,貫穿建材生產、建筑施工、建筑物運行等多環節。要實現建筑節能目標,必須充分利用各專業或學科技術,合理控制可能造成能耗的各環節。將相關技術要求納入建筑節能標準中,則可以最大程度地為實現建筑節能目標提供有效途徑和有力保障。
作為工程建設的集大成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的建設,不但是建筑工藝的展示,也是建筑節能技術、標準和材料的展示。2003年10月,北京奧組委環境活動部就頒發了《奧運工程環保指南》,并在其中對建筑節能、綠色建材、水資源保護和再利用、噪聲防治等問題作出了相關的規定;2006年11月13日,由北京市環保局、08辦、建委、質監局聯合發放了京環函[2006]429號關于奧運場館建設裝修材料施工有關問題的文件,其中再次強調了奧運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須符合《奧運工程環保指南》規定的有害物質限量指標和相關產品標準。
標準的制定和落實為綠色奧運的實現提供了保障,而大量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則為奧運工程實現節能環保要求,實現綠色奧運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干混砂漿——一種以特種水泥為基料,以砂子(可綜合利用工業廢渣)為輔料,與外加劑混合在一起配置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能很好解決傳統使用的現場配置的砂漿定量化難以保證、現場環境等問題。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中,就大量采用了這種新型建筑材料。在水立方,為達到工程混凝土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工程50年)的要求,從工程的規劃及圖紙設計開始,對工程不同的環境類別,對混凝土中的堿含量和氯離子含量等環保性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微能耗幼兒園示范工程中,能源系統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奧運村所處的地理氣候環境,對其周圍可資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進行了詳細的整體優化分析,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了太陽能、風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
“在北京奧運會奧運場館的建設中,主要的先進節能技術包括熱泵的選用、太陽能的利用、水資源綜合利用、先進的采暖空調系統和控制系統以及其他節能環保技術,如采用內外墻保溫減少能量的損失,采用高效節能光源與照明控制技術等。這些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的采用,為我國今后的建筑節能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還可進一步帶動和促進我國建筑節能技術產業化的發展。”上海市電力公司技術與發展中心林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