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一:其中含有的某些成分肯定不會提。對于化妝品,人們大多是“聞”汞、“聞”鉛就色變,因此廠家也會對鉛、汞這樣的敏感成分堅決避之,但化妝品真能做到無鉛、無汞嗎?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副會長張曉梅指出,很多化學成分在化妝品中要說零存在,是不太可能的。比如,2007年7月1日實施的《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年版)》中雖然明確規定,鉛是化妝品的禁用成分,但在目前的化妝品生產工藝中,多種原因都會導致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雜質鉛,因此,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而是有多少。按照國家規定,只要每千克不超過40毫克就屬于安全的。
國家高級美容師邵苗也表示,之所以生產廠家對敏感成分諱莫如深,確實受到了老百姓對這些成分認識不清的影響,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簡單地將有害成分或違禁成分與必然危害健康相掛鉤是不對的。
專家提醒:鉛、汞確實有美白效果,所以不能排除某些不負責任的廠家將其作為功效成分添加到化妝品中。如果你一旦發現某種產品的美白效果非常明顯,而且見效很快,可能就意味著它的違禁成分超標了。其他諸如祛皺、除斑等功效產品,也是同樣道理,見效快又明顯的,你就要小心了。
秘密二:標出來的有效成分可能一點沒加。與上一條正好相反,某些產品為了追求噱頭,聽說了什么功效好又安全的新成分,就號稱自己也有,甚至堂而皇之地將其放在自己的產品宣傳中,其實,他可能連這種成分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邵苗說,從理論上講,在進行產品檢測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添加該種有效成分是可以查出來的,但因為這種情況和添加了超標的違禁成分是完全不同的,最多是效果不如宣傳的好,又不會造成嚴重后果,所以查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出現這樣的“漏網之魚”就不新鮮了。
專家提醒:宣傳不能全信,尤其是小牌子產品非要扣個高科技大帽子的化妝品,更要慎重選擇。
秘密三:哪個產品也少不了防腐劑。如果你不想把防腐劑抹上臉,最好還是舍棄所有化妝品吧,因為沒有哪個產品是可以不加防腐劑的。邵苗說,一般化妝品的保質期都在1—3年,也有少至半年,多到5年的。這段時間內要想不壞掉,沒有防腐劑根本做不到。當然,不同的化妝品中添加的防腐劑也會不同,比如有用維生素E做的,也有用其他化學物質合成的,其安全性就會相應地產生差別。
專家提醒:如果有產品宣傳不添加防腐劑,就等于是在給自己貼上不可信的標簽。
秘密四:號稱“純天然”根本不可能。拒絕化學合成物質,追求純天然是人們出于安全性考慮的一種美好愿望,但事實上,這很難做到。張曉梅認為,任何化妝品肯定都會有化學物質,比如真正的植物型化妝品,其基質仍然是化學物質,只是其中加入了從植物中萃取的一些有價值的添加物,有抗衰老、美白、祛斑等不同的功效,并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純天然,當然,更不能說植物型化妝品就完全無害。
專家提醒:消費者要認識到,所謂“純天然”也是有一個指標的,只能說,符合這個要求的屬于基本無傷害型。
秘密五:用了就不能停的肯定有問題。化妝品會挑人,對這個人適合的,其他人未必適合。因此,難免有人出現只能用某一種產品的情況。但這時你要分辨一下,這個產品是因為舒適度“征服”了你,還是你對它的功效產生了依賴,不用就不行?如果是后一種情況,可就不能大意了,因為一款合格的化妝品是不應該讓肌膚產生依賴性的。
專家提醒:凡是用完有明顯效果,不用就即刻失效,甚至使皮膚變得更差的化妝品,就可能是具有依賴性的。
秘密六:高檔的與低檔的,價格差永遠大于效果差。為什么高檔品貴?是因為它更安全、效果更好,但這種安全性和效果上的優勢,其實并沒有價格上表現出的那么大。張曉梅說,高檔品的定價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原料成本只是一個方面,其他如品牌價值、進貨渠道,以及研發成本的轉嫁都會起到更大的左右價格的作用。知道了它的價格構成,回頭再看高檔品到底值不值,恐怕就是見仁見智了。
專家建議:根據你的消費能力,選擇不同檔次的名牌產品。如果你能買得起三五百元的,你就選擇一線的,如果你只能買得起一兩百的,就在這個價格上選知名品牌的。因為盡管高檔品有自己貴的理由,但從大的方面來講,解決一個對皮膚潤澤護養的功能,幾個檔次的產品是都能夠完成的,只能說更高檔的產品,在功能性方面會更強些。而名牌則是產品質量的保證,要知道,這些品牌之所以成為知名品牌,是經過了消費者多年印證的,而且當一個品牌有知名度后,就不得不更注重口碑質量了。
總之,挑選適合自己的化妝品是一個技術活,尤其是某些成分上的“貓膩”,作為消費者很難自己判斷,因此兩位專家都表示,首先要查看產品是不是有 “三證”,即產品合格證、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如果是進口的化妝品,還要看有沒有中文標識,是不是標明了進口化妝品衛生許可證批準文號,以及進出口商品專有的CIQ標志。另外,還有一些小方法也是自我判斷化妝品好壞的簡單標準,比如看看顏色是不是純正,有沒有油水分離,聞聞是不是有怪味,試試延展性、滲透性、滋潤性怎么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