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的角一碰就掉,變成了“獨角鹿”
“剛打開包裝盒,一股異味就撲面而來。 ”圣誕節即將到來,不少商家或市民購買圣誕飾品來營造節日氣氛。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飾品多為一次性消費品,質量參差不齊,節后大多被棄。不少網友呼吁,裝飾品確實可增加節日氣氛,但也應考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一些圣誕老人的面具,可以清晰地聞到刺鼻味;雪花上的涂料隨著手揮動紛紛掉落;圣誕馴鹿輕輕一碰便掉了一只角,成了‘獨角鹿’。 ”市民何女士向本報反映,這些圣誕飾品大多包裝簡單,沒有來源標識,質量也完全沒有保證。另外,部分不良商販為了節約成本,用一些不合格的燈泡、插座等來制作串燈,隱藏安全隱患,如果長時間接通電源,極可能發生短路等事故。
在城隍廟小商品市場記者看到,很多圣誕樹的制作都非常粗糙,鋼絲骨架輕輕一碰便彎曲,纏繞在上面的綠色或白色塑料細絲也是輕輕一抽便會脫落。一些閃閃發光的塑料片被簡單粘合在飾品表面,壽命一般只有幾天。 “這些東西就是圖個氣氛,粘得不牢也無所謂。圣誕節一過,誰還會掛這些東西?”一家小商鋪老板不以為然地說。
由于制作簡單、價格低廉,這些花花綠綠的裝飾品大多成了一次性消費品。 “圣誕節一過完就會扔掉,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南京路上某商家的工作人員說。記者調查發現,根據歷年的經驗來看,節日過后,垃圾桶成了大多數圣誕飾品的最終去處。
“既然圣誕節年年都過,不妨把裝飾品做得精細些,提倡重復使用,不要造成資源的浪費。 ”在一些網絡論壇,不少環保人士期望圣誕節能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