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昨日報道的《空調拆卸工11樓墜落身亡》(見A5版都市新聞)引起了電器維修行業人士的關注。市電器維修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特意致電本報記者,稱這個安全黑洞早就讓業內十分憂心,類似事故也時有發生。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維修企業的持證員工比例偏低,而私自“接活”的外來工更無資質可言。
該負責人介紹,按相關規定,空調拆卸工必須持有勞動部門核發的“制冷維修技師”或“制冷維修工”職業資格證書和安監局分布的“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才可上門服務?上喈斠徊糠志S修企業的員工持證比例很低,“員工的流動性太大,今年花了時間和精力培訓工人拿到了證,明年他就可能走了。至于那些外來工,他們可能連這個證都沒聽過!
該名負責人說,消費者請沒有資質的工人上門拆卸空調有一定風險,一旦出了事故,很容易被判負有連帶責任。
“有的雇主甚至不顧地形或地勢,在不能落腳或比較危險的地方,要求工人強拆!痹撁撠熑撕粲,消費者要有科學的消費觀,拆卸空調畢竟還是個技術活,一定要請有資質的工人拆除廢舊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