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年的試點運行后,中央地勘基金邁入正式運行新階段。
近日,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共同印發的《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等五項新規。經過5年的試點運行后,中央地勘基金邁入正式運行新階段。
-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發生巨變? 拉鋸戰背后暗藏的資金動向!
與試點期間的政策相比,新規究竟“新”在哪里?將給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編故事、吹泡沫的找礦市場
誰在找礦?市場主體比較復雜。
據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偉介紹,大抵有三部分,一是尚在變革中的各色地質隊。因為轉制不徹底,是名義上的企業,實際上的事業單位,一般都掛兩塊牌子,即“XXX礦業公司”,“XXX地質勘查院”。二是新近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規模比較大的有紫金礦業、西部礦業等,小的不計其數。三是國有大型礦業企業集團,如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鋁業集團公司等,成立了一批礦產勘查公司。
地質找礦的主體還是地質隊,目前大約有100個地質局,1000個地質隊,號稱“百局千隊百萬地質大軍”,但由于找到礦產資源后,收益必須歸于國家, 故而他們找礦的動力不足,不能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找礦屬于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高風險行業,一般的企業不敢到此試水。炒作礦業權的比比皆是,真正找礦的寥寥無幾。
記者看到,在一張中央地勘基金合作勘查項目階段性成果的處置情況表上,共有7個項目,其中6個都是傳統的地質隊,如地質勘查院、地質勘探隊等。只有一家是真正的市場化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總裁助理、五礦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炯輝告訴記者:“自基金2006年成立時起,我們就高度關注,但一直未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與其合作。”
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調控重拳出擊后,有些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取而代之的便是對礦業權招拍掛價款的追逐。”
礦業權分為兩種,探礦權和采礦權。《礦產資源法》規定,探礦權、采礦權必須要獲得政府的行政許可,即取得礦業權證。該知情人士分析道,有些地方政府熱衷于實行礦業權證的招拍掛,譬如名為“XX金礦招拍掛”,但實際上,這塊地塊僅僅有些找礦信息,充其量也就屬于最初的預查階段,有沒有礦都是個大大的問號,風險高達99.3%,大多都血本無歸。
但參與競拍的買家并不清楚,更不了解這個風險。一旦發現這個地方根本沒有礦,買家很可能會再包裝一下轉讓出去;下家繼續編故事,吹泡沫,看誰上當,看誰接盤,直到泡沫破滅,但初始招拍掛的價款已經流入地方財政的腰包。
缺乏誠信、充滿風險的找礦市場始終難以繁榮,找礦突破更是難上加難。
基金向地方政府分權讓利
對于中國的找礦企業來說,如何融資,如何化解風險,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中央地勘基金是一項政策調節工具,成立的目的是體現國家意志,繁榮地質找礦市場,實現找礦突破。但據業內人士介紹,有些地方政府盯著的則是礦業權價款的巨額收益。兩者的目標有些背離,于是,在基金試點運行啟動后,地方政府的反應比較復雜,“有1/3的省份拒絕,1/3的省份觀望,1/3的省份歡迎”。
中央地勘基金試點運行4年來,暴露了一些問題,但其本質則是權力和利益分配。因此,基金新規明確表示,“向地方政府分權讓利,向合作企業讓利”。
程利偉表示,向地方政府分權讓利具體表現在,基金所有形成的礦業權或成果處置都委托省級國土資源部門處理;鹚械氖找娑加芍醒牒偷胤蕉朔殖桑20%歸屬于中央,80%歸屬于地方。
不過,程利偉指出,基金最后的利益分成并不回到基金,而是直接進入中央財政。
有多家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和地勘單位對新規表示高度認同。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處長陳東輝表示,“新規出臺后,我們正積極準備與基金對接,進行深度合作。”
基金讓合作企業得實惠
基金“向合作企業讓利”有三個步驟:首先,確定雙方的投資比例。一般來說,基金開始與一個企業合作時,對方擁有某一個區塊的探礦權。因為資金不夠,或者不愿獨資承擔風險,找基金合作,這時,基金出資比例為直接投資,對方企業的出資則是該礦礦業權評估作價。譬如,基金直接投資為500萬,對方礦業權評估作價為1000萬。兩者出資比例為1:2.
其次,如果找到礦的幾率增大,對方一般會追加現金投資,與先前的礦業權作價兩項相加,為對方企業的全部出資。譬如,對方追加現金500萬,加上先前的礦業權作價1000萬,共計出資1500萬,雙方出資比例調整為1:3.
最后,雙方合資找到礦后,該礦價值如何,一般不進入市場競價,而是請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譬如,該礦價值為4個億,那么按照當初的出資比例,基金就能拿到1個億,對方拿到3個億。
這時,普查已經結束,確定有價值達到4個億的礦產,這時基金退出,并且讓渡利益。
從評估價來說,基金利益分成為一個億,對方必須要出資一個億來回贖。否則,基金的收益就會進入招拍掛市場。一般來說,競拍價會遠遠高于評估價,一般會達到6:1。有知情人士透露:“競拍價與評估價的巨大差異,實際上是基金對合作企業巨大利益的讓渡。”
不過,無論基金獨資項目收益還是合作項目收益,最后的結果都會與礦產屬地省級政府二八分成。
關鍵是調動地質大軍的積極性?
程利偉表示:“高風險時進入,低風險時退出;情況不明時進入,盈利在即時退出;饹]有一般資本逐利本性,而是政策工具。但對此,社會上的找礦企業了解不多。”王炯輝則表示,基金的設立乃至新規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能否達到目標,還有待日后觀察。
浙江省第一地質大隊隊長徐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鑒于中國目前的現狀,找礦主體還是百萬地質大軍。只有真正調動這個群體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實現找礦突破。”
新規不止一處提到“獎勵”字樣。譬如,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辦法》中,第29條指出,“項目承擔單位按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貢獻應享受的獎勵,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徐剛向記者表達了對新規的新期望,“具體如何獎勵,卻語焉不詳,我們希望盡快出臺獎勵細則,真正調動地質大軍的積極性。”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項懷順也有同感,他向記者分析道,“基金作為實現國家意志的工具,有些資源戰略礦產即便找到了,不能立即開發,必須要作為戰略儲備起來。這對于找礦單位來說,就沒有了收益,需要一些具體的獎勵措施來予以補償。”
基金試點運行4年來,取得了一些成就,中央地勘基金直接投資達19億元,已經完成和在運行的項目達到188個,找到了大中型礦產50個;鹪囘\行期間,僅內蒙古東勝煤炭普查項目,就探明了500多億噸煤炭資源量。如果以每噸2元來計算,經濟價值就達到1000億元之巨。
“找礦市場繁榮之日,就是找礦突破實現之時。”程利偉強調道,“基金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國家意志,繁榮找礦市場,實現找礦突破。”
國外如何化解找礦風險?
據程利偉介紹,國外有礦產勘查的資本市場,礦業主體本身也有分工。前期高風險階段,一般由小的勘查企業去做,或稱草根勘查,這些小企業靠誠信機制到資本市場融資,發行股票。如果找礦消息利好,股票升值,投資人獲利;否則,股票貶值。一旦找到礦后,再轉給大型的礦業公司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