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徐可奇 近日全國多處發生了不法分子短信或電話詐騙客戶錢款的案件,中老年客戶成為了主要受害者。日前,有市民致電媒體稱自己險些被騙30萬元,幸虧看到相關報道提高了警惕。據中行上海市分行相關人士介紹,截至3月初,陸續有數十位市民反映在警方和銀行工作人員的提醒下,成功識破電話騙局,涉及金額300余萬元。
有關機構加大金融“打假”力度的同時,也呼吁廣大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據上海中行反假專家介紹,近年來不法分子實施金融詐騙的途徑主要有3種:“要求匯款的短信或電話”、“假網銀”和“假鈔”。無論是謊稱消費者“電話欠費”、“信用卡透支”還是所謂“安全賬戶”的名義,其實質都是不法分子通過欺詐手段,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將款項以現金或匯款的方式轉移至不法分子手中。
上海中行專家指出,消費者只要從源頭抓起,提防“三類騙局”,就可有效保護自身資金安全,讓犯罪分子無機可乘。針對老百姓普遍擔心的上述詐騙問題,上海中行反假專家編了一個“防騙口訣”,陌生電話勿輕信,銀行客服問究竟;安全賬戶子虛有,大額匯款要三思;個人信息頂重要,密碼賬號保管好;提防非法假網銀,登陸網址記清楚;網上購物便利多,支付限額要設好;大額支付用轉賬,現金最好少搬家;合法購匯勿貪小,中行網點容易找;刷卡消費莫離眼,防止盜刷盯著點;錢卡證件分開放,掛失要快莫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