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年初已風風火火上市,然而就自然人組成股東的湖北民營企業永安藥業,仍舊有許多問題急待解決。公司治理結構有待完善,主營前景堪憂,募集項目備受質疑,上市并非萬事大吉,看來永安藥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股權分散
公司治理結構存隱患
今年3月5日上市的民營制藥企業永安藥業是湖北登陸A股的第4家上市公司,上市當天,永安藥業漲幅40%。后幾天連續飄紅,公司董事長陳勇持股2115.6萬股,身家一夜暴增近9億元,其他持股高管也成為億萬富翁。
據悉,永安藥業前十大股東中,八名自然人股東直接持股,股權較為分散。
自然人陳勇發行前直接持有永安藥業30.23%的股份, 黃岡永安持有4.30%的股份,由于陳勇亦是黃岡永安的大股東,如此一來其合計持有永安藥業發行前34.53%的股份,發行后,自然人股東陳勇持股25.84%,成為實際控制人。另外,羅成龍等14 名管理層持股46.88%。
相關人士透露:前三大自然人股東是一致行動人,然而具體還有待調查。
業內指出,股權的分散可以防止大股東對小股東權益的侵占,可以促進信息的公開透明化。然而如果股權過于分散,會造就“內部人控制”現象的存在,導致內部管理者和外部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投資者持股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從而影響制約公司正常生產經營,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約束機制。
而永安藥業雖然富了高管,但上市僅七個月,業績卻呈現下滑趨勢。
上市僅七月
業績持續下降
下滑的業績與上市的火熱場面形成冰火兩重天,業內人士頗為永安藥業前景擔憂。
永安藥業2010年半年報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6億元,同比增5.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40.08萬元,同比下降16.58%
對于業績下降原因,永安藥業歸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公司上半年營業總額同比增長而凈利潤卻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實際可以發現,2006 年~2008 年永安藥業收入、凈利潤保持快速增長,2009 年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永安藥業2009主營收入、營業利潤分別為3.10、0.73 億元,凈利潤0.65 億元,主要受牛磺酸價格下跌的影響。業績波動大,存在不穩定因素。
永安藥業是以牛磺酸為主導產品的大宗原料藥企業,公司現有牛磺酸生產能力24000t/a 左右,產量占國內總產量50%以上,占全球產量的40%左右。
雖然牛磺酸市場增長快,供不應求。根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的統計,近幾年全球牛磺酸需求呈明顯增長趨勢,年增幅在20%以上,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增幅分別達15%和25%以上,預計2010 年全球需求量將超過100,000 噸。
據了解,我國牛磺酸絕對地位明顯,但是就永安藥業而言,并沒有明顯優勢,暫無絕對壟斷地位之說。湖北富池、江蘇遠洋、常數虞東等企業相對成立時間較久,具備競爭實力較強。
那么,永安藥業是否在這一片火熱市場中能出奇制勝?業績下滑場景又將持續多久?
愛建證券分析師田壘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永安藥業業績如何關鍵還要看原料價格,毛利率主要隨著原料價格波動而波動,牛磺酸企業相對較多,永安藥業也沒有占據絕對領先優勢,企業價格競爭,造成其議價能力不是很強。”
業內人士指出:“牛磺酸這個行業基本屬于靠天吃飯,原材料價格如何主要看國際原油價格。”
永安藥業采用石化下游產品環氧乙烷作為牛磺酸生產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國環氧乙烷產地主要集中在江蘇、上海、北京、吉林等地,形成了北方多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的不平衡局面。
缺乏核心競爭力業績彈性大
公司產品以外銷為主,內銷為輔,主要通過經銷商進行銷售。2007年-2009年,公司產品出口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89.65%、82.36%和84.07%,國內銷售收入占比較低。
目前永安藥業正逐步與國外大客戶建立直接的銷售渠道,目前主要的下游客戶包括雀巢、紅牛等飲料企業。
醫藥行業研究員王稀告訴記者:“永安藥業核心競爭力不夠強勁,主營牛磺酸受上游原料波動,價格起伏大,公司的環氧乙烷工藝沒有專利,面臨其他企業同種工藝的競爭,同時,募集資金投向乙醇法生產環氧乙烷,未必有成本優勢,另外進軍下游雖然在進行中,還未能在短期內有收益。
原料藥行業有一個明顯特點即業績波動大,如此一來對永安藥業的業績存在不穩定性。過去三年中,牛磺酸價格出現過大的波動,但毛利率都在30%多一點,價格上漲驅動力在于成本提高。
田壘指出:“目前來看影響永安藥業業績最重要就是成本問題,未來影響較深的是,用另外一種方法來替代原來需要原材料合成牛磺酸的方法;開拓往下游,如食品等領域,平復業績較大波動性。”
募集項目被指出風險較大
正是由于上述種種,此次永安藥業上市募集項目也備受爭議。
永安藥業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公司曾承諾將全部投入“年產10,000 噸球形顆粒牛磺酸項目”、“酒精法生產環氧乙烷(牛磺酸配套原料)項目”和“牛磺酸下游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中,上述三個項目總投資43,000 萬元。
業內分析師指出,永安藥業募集資金投向存在風險:募集投向酒精法制備環氧乙烷與外購環氧乙烷相比,并不具有成本優勢。開發下游產品,面臨市場開拓風險。
牛磺酸工藝路線很多,技術壁壘不高,其他企業與永安藥業同樣使用環氧乙烷工藝,公司并沒有技術優勢。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募集資金存在一定風險,技術方面用于替代現在合成方法的項目,目前已經在與國外企業合作,但是目前來講并不能保證達到預期效果。”
田壘表示:“目前永安藥業已經開始著手開辟下游產業,這比單單經營牛磺酸要穩定的多,目前來看并無明朗前景。食品永安藥業已經進入,拓展到醫藥較難。”
永安藥業8月21日發布的《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主體及地點的公告》,永安藥業將原計劃由公司在潛江實施的“牛磺酸下游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轉交其全資子公司武漢雅安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武漢雅安)在武漢實施。
根據公告,此次變更牛磺酸下游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實施主體及實施地點的原因是永安藥業屬原料藥企業,而擬生產的牛磺酸下游產品系保健類產品,兩者所定位的客戶群或銷售渠道甚至管理模式均有較大差異。
雖然永安藥業此次信誓旦旦這次募投可擴大牛磺酸產能、解決原材料配套問題、進軍保健品市場。然而如此看來永安藥業的項目擴張前景的確頗受爭議,產生效益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