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東山校區中專部距離宜昌城區約8公里,校內有千名住宿生。校方出于安全考慮,沒有在學生寢室安裝電源插座,持有手機的學生花錢可在校園內設置的兩個“充電吧”充電。此事引起了住校生的質疑。明明是一件方便學生的事情,緣何學生不買賬呢?上月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充電吧”生意火爆
10月24日晚7時,記者隨一名住讀生進入了這所中專校園。就在距離學生教室不足10米處,兩家相距不遠的“充電吧”燈火通明,前來給手機充電的學生川流不息。
走進店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墻壁上掛有近百個電源插座,上面全是萬能充電器,多數充電器正在充電,指示燈上閃爍著紅色或綠色的燈光。
這時,一名男生取出手機電池表示要充電,“充電吧”經營人員說,一次1.5元。男生說有點貴,經營人員稱“這是文件規定”。但最后,降到一元一次。
在距離不足20米的另一家“沖電吧”,門口貼有“充值上號、手機充電、維修配件”招牌。來來往往的學生將這家店子同樣圍得水泄不通。一名剛充電完畢的學生說,這個月他僅充電就花了30多元,為了保持手機暢通,他們班的學生大都有3塊以上備用電池。
學生:“充電費”賽過話費
該校來自興山縣山區的女生王小蘭(化名)最近很開心,每當周末她就請假到宜昌城區的表哥家里,并且帶著8塊手機電池去充電。她說,學校寢室沒有電源插座,手機要充電,就必須到校園內的“充電吧”,每次充電收費一元到2元,有時候充電學生太多還需要排隊。而她每個周末到表哥家,一次充電8塊電池,這樣一學期下來,可以為她節約一筆不小的開支。
王小蘭這所中專部距離宜昌城區約8公里,除了走讀生外,住宿學生在千人以上,除節假日無特殊情況一律不許外出,校門口有專人執守。
一名來自宜昌市農村的學生說,同學們買的手機都比較便宜,且待機時間都不太長,大家又都喜歡用手機聽歌曲、玩游戲,一個星期最少都要充5次電,一個月下來,僅充電費就要花30元左右,有時候比自己所用的電話費還要多。
細心的學生算了一筆帳:按照1000名住宿生算,一名學生一年200元的充電費,兩個“充電吧”一年的經營額可達20萬元。
知情人:“充電吧”存在利益鏈
除了“充電吧”,校園內還有一些小百貨商店,商店可否免費充電?
10月25日上午,在校園內一家商店,當問及是否可以充電時,業主稱,自己沒有參與“競標”,所以不能從事“充電”業務。
知情人透露,這兩家“充電吧”所收費用并非全由自己所得,他們是有“協議”的,問及協議內容時,這名知情人笑而不答。
據介紹,該校中專部的許多學生來自山區或農村。一些學生及家長說,充電收費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希望學校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解決學生充電相對較貴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