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中高三(1)班的匡超
19日,南京師范大學附中高三(1)班的匡超被國內各大媒體包圍,因為他是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下被推薦出的第一名學生。
面前是數不清的話筒、錄音筆、攝像鏡頭,穿一身校服的匡超仍然神情自若。對記者提出的各種刁鉆問題,他回答得游刃有余。一位副校長說:“他發言我們很放心的,某些關鍵時刻他甚至能代表學校。”
學習成績、競賽名次、活動能力均超好
據《南京晨報》、《金陵晚報》報道,南京師范大學附中的同學和老師對這一結果都沒有表現出多么驚訝,各方面反應都很正常。像已經被清華提前錄取的匡超的同學趙鵬認為:“學校舉薦匡超,羨慕的人很多,但敢說不服的我想沒幾個。”班主任老師也認為匡超的綜合素質很強。
匡超是南師附中名聲最響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全校第一,還擔任班長等職務。在同學眼里,文科生里他理科學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學得最好!在老師眼里,好學生有三種:一、平時學習成績好;二、學科競賽考得很好;三、學生活動能力強。一般來說,能做到其中一點就很不容易了,匡超三樣都很厲害。從學校3年學習成績跟蹤下來的結果顯示,他是年級第一;是班長,性格很陽光,搞活動能力強;有競賽特長,高一時就獲得南京市英語電視口語大賽一等獎;2008、2009年都拿到省物理競賽一等獎,今年還獲得了保送資格;2008年省數學競賽三等獎、2009年又拿了二等獎!
而匡超同學本人看來也相當自信,在前不久北大老師來學校給保送生開座談會時,他向北大一位校長提出,北大的教育定位如今是否有變的問題,給北大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第一時間向學校提出申請的。”匡超說:“這是一種新的升學的機制,我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學業優秀、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代表,所以第一時間向學校提交了申請。 ”一天之后匡超就被通知成為學校確定推薦的唯一人選,對于這個結果他很高興,但并不意外。
對于此次“中選”后社會上的爭議,匡超一點沒有想象中的負擔。 “我在學校知名度還蠻高的,大家可能覺得我還可以吧。”匡超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對北大情有獨鐘。 “我也是才知道自己被校長舉薦到北大,因為我有保送生資格,如果舉薦成功,我可以免筆試直接參加北大1月份的面試,只要面試通過我就可以早日圓夢了。 ”
在學校,匡超一直是個活躍分子,他選擇了模擬聯合國選修課程,拓寬自己的國際視野、增強國際公民的意識,并成為江蘇省教育廳出訪澳大利亞的學生代表,在澳大利亞作為代表團團長發表了演講。
在學校11公里步行者、31公里步行者活動中,匡超作為執行官全程策劃與服務,這也讓他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匡超是丹陽人,小學在一所農村中心校就讀。 “他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都很好,基本上不用我們操心。 ”對于兒子,爸爸匡洪浩很滿意:“小學就是故事大王,還自編相聲,又自學了架子鼓。到了中學,不僅學習不用煩,獎也是一個接一個拿回家。我這個兒子,只要投入什么事,就一定會把它做好。 ”
匡超能夠獲得校長推薦,得益于北京大學推出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北大招辦本月16日公示了全國39所中學及其校長名單,這些學校及校長將獲得北大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格。獲得中學校長推薦的學生,經考察合格者可以直接進入面試階段,面試合格者在高考錄取時將享受北大一批次錄取線下降30分錄取的政策優惠。
“最沒爭議”候選人惹爭議
推薦匡超上北大是最沒有爭議的,他3年前進校的成績是全校第一,現在還是全校第一!在南師附中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認識匡超,這個同學眼中的超級“ 牛人”順理成章成為學校首次實名推薦到北大的學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學校認為最沒有爭議的人選,一經公布引起社會和網上一片爭議,焦點集中在北大讓校長推薦降分錄取,是想更多選拔偏才和怪才,如果又變成看成績、看全面發展,那和傳統的保送等選拔并沒有不同。在19日南師附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副校長周俊和匡超本人就此問題作出回應。
爭議一:學校一天內確定推薦人選
記者了解到,北大16日公布全國39所中學獲得校長實名推薦資格,17日匡超就入選并開始公示接受監督。 “可以降30分直接上北大這么好的機會肯定會有很多孩子報名,像南師附中這樣的好學校優秀孩子很多,僅挑選和甄別就要不少時間,怎么會這么快就有一個一致的結果?”在新聞發布會上,記者提出如此深受關注的選拔程序南師附中怎么會在這么快的時間完成?
副校長周俊解釋,今年9月北大和清華就根據學校2009屆高考的優異成績給出了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名額,10月就開始全校選拔,最終推選出15 個有意向去北大的學生。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基礎,我們在北大公布推薦學校名單后立刻啟動學校推薦工作,一天內正式候選人名單就產生了。 ”
據介紹,南師附中“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選拔標準有兩條:第一,學業發展優秀。推薦給北大的學生,成績應該要名列前茅。第二,綜合素質發展優秀。操作辦法:首先由學生自己報名,學校任課老師再推薦;接下來根據學校多年來已經形成的優秀學生的《推薦條例》進行評價考核;最后由學校研究決定。 “在這套嚴格的程序下我們出爐了推薦學生,高三(1)班的匡超同學,現在學校正在進行公示。 ”
爭議二:推薦名額給匡超是浪費
“匡超啊,超牛的!進校的時候是第一,現在還是第一,想大考超過他幾乎是不可能的。”南師附中高三(3)班的一名學生毫不掩飾對匡超的佩服。記者看到,匡超的個人簡歷已張貼在學校公告欄及網站上接受社會監督。據周俊介紹,一個星期的公示期過半,還沒有學生或家長提出書面質疑。不過一所四星級中學的校長認為,推薦名額給匡超很浪費。 “這個孩子本身足夠優秀,基本獲得保送北大的資格,即使參加高考考取北大也完全沒問題,這個名額再給他,讓人覺得和以往的北大、清華保送生制度沒有任何區別,原本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校長實名推薦制等于換湯不換藥。 ”
匡超是個非常自信的孩子,所有認識他的老師都這么認為,對于“推薦名額給匡超是浪費”的說法,匡超有自己的看法。“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大家對推薦上北大的標準理解不同。是幫助那些文化成績不夠的人,加一些分正好可以上去,還是看成就是選擇全面發展的人才送往北大,我個人非常否認第一點,我對人才的定義一直傾向于后者,且全面發展也比較符合南師附中人一貫的形象。 ”
爭議三:走了以成績論英雄的老路
提到自己的得意門生,匡超的班主任劉文慶相當自豪。 “3年來學習成績跟蹤的結果顯示,他是年級第一;他有競賽特長,高一時獲得南京市英語電視口語大賽一等獎;2008、2009年都拿到省物理競賽一等獎,今年獲得了北大保送資格;2008年省數學競賽三等獎、2009年又拿了二等獎。”也正是因為這份漂亮的成績單,網上有不少網友質疑:北大今年的選拔方式是要綜合素質特別突出的,而匡超的突出特點只是學習成績好,這是不是又回到了以成績論英雄的老路?
“我不僅成績好,我覺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我的出生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匡超毫不掩飾自己的“狂妄”,他相信今后的事實會證明他絕不是個只會考出好成績的學生。 “舉例來說,2008年3月我作為江蘇省十位優秀學生之一代表省教育廳去澳大利亞參加一個慶祝活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大家都不認識,我第一天就脫穎而出,第二天市政廳的一個演講,大家就直接推薦我上,然后我發表演講,受到媒體熱捧,我認為我可能不是最優秀的,但我能發揮最大的潛力,很快會成為一個最優秀的人。 ”前不久北大老師來學校給保送生開座談會,匡超當面質疑一位北大校長的觀點,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這樣一個有想法、敢于質疑權威的學生怎么可能是只會死讀書? ”周俊說。
爭議四:偏才和怪才依然毫無機會
“北大通過降分錄取是想選拔更多偏才和怪才,現在南師附中出爐的學生又變成看成績、看全面發展,那和傳統的保送等選拔并沒有任何不同,而那些有自己特長的孩子想上全國一類高校依然毫無機會。 ”南京某熱門教育網站很多網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北大提出這個新政的初衷和最后的結果是不是會南轅北轍?眾所周知,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大學也自主招生過。比如,吳晗的數學雖然是0分,但因為文史、英文均是滿分,被清華錄取;無獨有偶,錢鐘書的數學只考了15分,但英文考了滿分,同樣被清華錄取。這兩個人是偏才、怪才,與“文科生里他理科學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學得最好”的匡超相比,簡直遜色太多,但這樣的偏才被特錄,顯然更有意義。否則,吳晗和錢鐘書就很難考上清華。
對于這樣的質疑,周俊認為,選拔試點第一年以穩為主,且偏才怪才的選拔也須建立在基本全面發展的基礎上。 “南師附中也有一些偏才和怪才,應該說也是有機會的。不管是什么才,第一個就是要有基本的學科發展水平、基本的思維水平,所以我覺得首先要比較全面的,比較好的,在這個基礎上,考慮某一個方面確實特別突出,將來有可能發展的潛力特別大的學生。”周俊認為,北大所說的偏和怪絕不是一般的突出,如果一個學生僅一門特別強,其他相當弱,這個人才首先就是不健全的,在如今各種知識互相交會的時代,今后的發展肯定會遇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