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
為高考落戶選擇燕郊買房
焦女士12年前從山東來京,現為北京某商場財務人員,夫妻二人均為白領,家庭收入中等。
焦女士說,2002年在北京買了房,但孩子的戶口一直沒辦法解決。“女兒新語(化名)小學一年級就在北京上,初中畢業后,經多方疏通,獲得了在通州三中上高中的資格。眼看明年就高考了,孩子的成績在年級第五名,如在京高考,上一所好大學很有希望。”
最令焦女士擔心的一天終于來了。不久前,老師通知新語回原籍報名。
焦女士說,新語從小到大,沒走出過父母的視線。對于數百公里外的故鄉,只有陌生。而且北京山東兩地的考試科目不一樣,課程內容不同。不僅要回去報名、體檢,不一樣的課程也要想辦法補上。如果回老家,孩子不僅要面對激烈的競爭,還要適應完全陌生的題目,可能只能上一個三本了。
焦女士的情況在簽名家長中具有普遍性。他們大多來北京10年有余,屬于公司白領或自己辦企業打拼。其中,擁有被稱為綠卡的“北京市居住證”者也不乏其人。如果不是孩子的高考問題,他們早已與其他北京居民無異。
浙江的王先生說,來京10多年,已買了房子,孩子一直在北京上學,如今已上初三,在哪里高考的問題不得不開始考慮了。回老家考試,教材不同,高中三年都要在老家上,可讓孩子一個人回去又不放心,父母放棄工作又不現實;在北京考試,現在看來還沒希望。于是,這對并不富裕的夫婦只好選擇在燕郊再買套房,為的就是落戶,孩子以后能在離北京近點的地方參加高考。他們買房既不是自住,也不是炒房,客觀上起到了加大住房供需矛盾的作用,而像他們一樣選擇的人不在少數。
- 家長建議
1希望北京調研出臺臨時措施,在高考報名工作中,允許在京讀完三年高中的外地戶籍學生參加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隨后就采用何地試卷、參加何地錄取,則可另作探討。
2建議在同一地完成三年初中教育的,無論有無該地戶籍,都有平等參加該地中考、繼續高中學業的權利;在同一地完成三年高中教育的,都有在該地報名參加高考的權利。
3建議全國高考統一命題,即使按戶籍錄取也不妨礙學生在居住地參加高考,這可作為臨時性解決方案。或進一步平衡教育部直屬大學在各省錄取的比例,逐步實現各省份大致統一的錄取比例。
- 部門回復
7月末
10名在京外地家長代表及2名志愿者帶著4000名學生家長簽名支持的《呼吁書》,遞交到教育部。教育部傳達室代為轉交有關部門,一直沒有回復。
8月末
10名在京外地家長代表再次帶著4000名學生家長簽名支持的《呼吁書》,遞交到教育部。教育部傳達室代為轉交有關部門,一直沒有回復。
9月末
12名家長代表征集7000名學生家長簽名的《呼吁書》,分別送至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相關部門接收,一直沒有回復。
10月末
《呼吁書》簽名首次過萬,10幾名外地學生家長代表再次帶著建議上書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此次教育部學生司有關負責人與家長進行面談并指出,要實現外地學生在常住地參加高考,并非教育部一家單位所能決定,需北京市及多個政府部門聯合制定政策。兩家單位均接收建議材料。
11月25日
9名在京外地家長代表及1名志愿者帶著簽名和建議,向北京市教委和教育部遞交。
市教委發展規劃處相關負責人傾聽了家長們提出的建議,表示會反映給相關部門,但未承諾做出回復。
教育部信訪辦工作人員在聽取了建議后,接收了建議書,表示會盡快轉給相關部門。
記者 劉澤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