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黑洞 輸家一定是車主
常有朋友打電話問我:為什么就是去維修個不起眼的小毛病,4S店卻能夠拉出個天價的維修清單?仔細看看這清單,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明明就是覺得空調不夠涼,怎么“發動機清積碳”“燃油油路清洗”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項目卻赫然在列?這讓我覺得情況跟當下的醫院很類似,明明就是一點頭痛腦熱,醫生卻能給安排幾十項檢查項目,美其名曰“病因逐項排除”“數據支持診斷結果”,看似為病人著想,實則讓利益最大化。折騰一圈下來,感冒還是感冒,藥還是那些藥,只是檢查費比起藥錢貴上一大截了。
當然,維修過程中的這種搭順風車的亂收費,大多數車主還是有說NO的權力。但更多的情況下,車主只能乖乖認宰。記者的車曾經出現過空調面板背光燈失效的情況,按說背光燈不亮,那換了背光燈就行了,能需要多少錢?但維修廠硬是給我開出了上千元的收費單。原因是背光燈不能單獨更換,為了一個壞掉的小燈珠,必須更換整套空調控制面板總成,真是讓人無語!換了你會換么?
如果說以上提到的這些個維修伎倆還屬于明槍易躲的話,那4S店之外的參差不齊的無數汽修企業則讓你暗箭難防。什么以次充好、以舊充新,這是最基本的手段;再黑一點的,讓故障無中生有,給機油加點糖,讓你修完一次還得“二進宮”;更有甚者,偷用車主的車子制造事故騙保險,修車成了毀車。如此多的修車陷阱,保準你是專家進去、白癡出來。
縮水的保修 買單的還是車主
作為一件大宗商品,汽車企業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能給出3年10萬公里以上的原廠保修承諾,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5年保修逐漸成為主流,甚至還有一些企業給出了更長的保修優惠年限。反觀國內,大多數企業的保修年限就僅有區區兩年,超過這個時間,汽車質量導致的維修費用一切自理!你千萬別不以為然,我就曾聽說有個車主,車子的兩年保修期一過,變速器就很“默契”的罷工了。一檢查不得了,故障很嚴重,加上又是極難維修的CVT變速器,只能整體更換,4S店張嘴就是10多萬!這哪里是修車,分明就是想把車主逼瘋嘛。
而且僅僅在這兩年的保修期內,廠家還要開出種種不利于車主的霸王條款。什么保修期內的所有車輛保養必須在4S店完成啦,什么車輛故障屬于人為還是車輛自身問題須由廠家解釋啦,總之,保修期在車主看來不僅不是什么福利,相反卻是讓廠家抓緊時間進行盤剝的黃金時段。記者就曾想給自己的新車換用高級一些的機油,明明產品是得到原廠標準認證的,但4S店卻放話:只要是使用自帶機油發生任何問題,均無法得到原廠的保修。這種規定除了賺錢之外,還能讓我怎樣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