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三角地區及其他部分地區“無柴油”、“限加”等情況又出現在加油站中,汽車在加油站前排出了長長的隊伍。而目前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也超出100美元大關,時時刺激著有車族脆弱的神經。國際油價的上漲是否會影響國內油價上調?一系列的問題讓那些開著“油老虎”和使用大排量的車主感到緊張。
節油大棒已砸向“油老虎”
早在2004年下半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聯合發布了《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這個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油耗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百公里消耗燃油的最高指標,對于沒有達到標準的車輛將被禁止生產和銷售。從2005年7月1日起,國內銷售的每一種新車型,都須向檢測機構提交燃料消耗量的認證申請,達到法規標準才可上市銷售。
《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制》涉及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汽車,暫不包括氣體燃料車。其分成兩個階段實施。對于新開發車型,第一階段的執行日期為2005年7月1日,第二階段的執行日期為2008年1月1日;而已經獲準生產的車型分別比新開發車推遲一年實施,第一階段的執行日期為2006年7月1日,第二階段的執行日期為2009年1月1日。
專家認為,按重量分級是貼近我國汽車企業現實狀況的,未來10至20年是我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的時期,此標準表明國家鼓勵汽車生產企業生產新燃料汽車,以緩解能源之急。
這意味著,大排量的汽車將受到限制。因為,在同等車重下,大排量車燃油消耗更難達到標準。例如,按照標準,車輛整備質量在1430公斤到1540公斤之間的,第一階段標準為不超過百公里油耗10.7升,而第二階段為9.7升。車輛整備質量在這個區間的奧迪A6,排量為1.8升,百公里油耗只為6.6升,而2.8升排量的則為9.9升。顯然,小排量的車更容易達到標準。
另外,在標準中并沒有按照車型分類,這樣油耗相對較大的SUV和轎車是同樣的燃油消耗標準。目前,市場有許多低檔的SUV,其中有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燃油消耗達不到標準。
燃油稅將壓縮“油老虎”胃口
一直遲遲未能出臺的燃油附加稅,在今年兩會期間,再度成為汽車業界代表關注的熱點。業內一致認為,開征燃油附加稅,既體現多跑路多交錢的合理負擔原則,又在制度上起到鼓勵納稅人購買排量小、耗油量少的汽車,促使納稅人節約用油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對燃油的過度消費。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燃油附加稅對節油有明顯作用,因此燃油附加稅的出臺勢在必行。
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家緒表示,國家應盡快出臺燃油附加稅,同時給予小型車生產和消費在稅收和征費方面更多的優惠,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目標。燃油附加稅一旦開征,汽車的使用成本將直接與油耗成正比,小型車的使用成本優勢將明顯凸現,預計有超過40%的消費者將購買小排量經濟型車。
節約環保讓“油老虎”無處可跑
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原油對外的依存度為36%,而到2020年,中國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汽車業所消耗的燃油將占到整個中國石油消耗總量的1/3。同時,另一項有關養車費用的調查表明,當前轎車百公里平均油耗8.77升,但排量2.0升以上的車百公里平均油耗大約是11.73升,幾乎是低排量車的兩倍。
由此可見,節能環保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盡管汽車工業已經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但節能環保問題正成為制約其快速發展的瓶頸。積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符合我國能源供給實際和大眾消費水平,有利于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保護環境,對于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節能環保型汽車早已成為世界汽車消費的主流。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節能環保型汽車占絕大多數。
英國倫敦出臺的新規定指出:根據居民駕駛的不同車型繳納不同的停車費。該規定把車分成A到G幾個等級,如果駕駛一輛A級的電動環保車,車主就不用交停車費。但如果是一輛G級的大排量SUV,車主每年要交的停車費將是現在的3倍。不僅在英國,從西班牙到瑞士,許多國家都針對SUV頒布了禁令,征收高額稅款或者倡議民眾不要購買這種車型。意大利正在討論是否每年對SUV車主征收1000歐元的費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也考慮利用不給停車位的方式拒絕四輪驅動車進入市區。
“油老虎”迅速繁衍,與我國倡導的節能環保理念背道而馳。國家環保總局標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雖然還沒有限制大排量SUV的政策意向,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一直在鼓勵發展環保、節能、安全的SUV。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加,國家有可能出臺一些新政策,通過征收燃油稅和與環保及整車質量掛鉤的稅費,對大排量豪華車和SUV進行一些限制。
鼓勵小排量汽車發展
2007年,排量小于1.3L的車型共銷售73.02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11.60%,與上年同期相比,市場占有率下降了3.7%。而排量小于1.0L的車型,僅銷售25.17萬輛,同比下降30.9%。來自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的分析數據表明,2007年進口汽車增幅大于國產車,而其中大排量車所占比例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大于2.5L排量的車型所占比例接近70%,尤其是豪華進口品牌,大排量車更是占據主流。
針對小排量汽車市場萎縮的局面,在國家倡導節約環保型社會的前提下,2005年,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公安部、財政部、監察部、環保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意見中指出,隨著汽車工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在安全性、動力性和外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時其燃油消耗少、尾氣排放低、外形尺寸小、道路和車位占用面積少等優點也日益突出。但在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方面,我國目前缺乏應有的鼓勵支持政策,一部分地區還制定出臺了一些限制性規定。為此,為了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意見:一是要充分認識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重要性;二是制定鼓勵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發展的產業政策;三是制定鼓勵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四是取消針對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各種限制;五是引導公眾樹立節約型汽車消費理念;六是加強領導和督促檢查。
事實上,隨著技術進步,小排量汽車同樣美觀、舒適和環保,與大排量汽車相比,小排量汽車在對道路和停車位的占用面積上也有優勢。因此,國家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積極引導小排量汽車消費,讓汽車恢復其本來的“代步工具”特征。
目前,從全球戰略角度來看,小型車仍是世界汽車行業發展主流。業內人士認為,2008年中國小型車市場有望進入重大轉折期,豐田雅力士、福特新嘉年華、本田新飛度以及馬自達2等經典車型紛紛導入國產,為首的緊湊型轎車也將成為市場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