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老陳看中一款小排量的節能轎車,來到一家4S店詢問價格是否有優惠。銷售人員答,優惠3000元。
老陳問,這款車列入了享受國家節能車型補貼3000元政策的目錄,購車時是否車價再減3000元。銷售人員又答,這3000元優惠就是節能補貼的錢。
老陳困惑了。記得兩個月前,這款車就對外宣稱優惠3000元,現在,這款車被列入剛剛公布的財政補貼節能車型目錄后,汽車銷售商沒有在原先優惠基礎上,把節能補貼3000元也給消費者,而是把補貼當成優惠,使消費者受益的還是原先的3000元。
據了解,今年6月、8月,國家三部委相繼聯合公告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1.6升及以下乘用車)節能汽車第一批和第二批推廣目錄,按照要求, 中央財政將對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給予每輛3000元的補貼,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消費者。其實,自打兩批目錄公告以來,本市車市就一直存在兩種現象。
大部分汽車品牌,特別是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國產自主品牌,紛紛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落實財政補貼3000元的政策,借著節能補貼的政策爭相降價促銷。實際操作中,這些經銷商大多不改變企業原有的優惠幅度,當消費者購車時直接在指導車價上再減3000元,讓消費者“真金白銀”的享受到國家的惠民補貼政策。
而有一小部分熱銷的汽車品牌則玩起貓膩。記者了解到,在某些汽車品牌經銷店,消費者如果不主動提補貼一事,銷售人員一般也不會提醒消費者有這回事。他們或是拿補貼替代原先的優惠,偷梁換柱,確保經銷商的利潤不減。或是一邊在車價上減去3000元把補貼給消費者,一邊又利用消費者著急買車的心理,將原來的加價或加裝具提車標準進一步提高,稀釋、吞沒了國家節能補貼政策。
節能汽車補貼政策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措施,對構建低碳、生態、節能的社會生活環境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媒體有關節能汽車消費調查顯示,有83.6%的消費者表示會購買節能汽車,既反映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購車需求,又反映出節能汽車產業在國內發展的廣闊前景。作為汽車經銷商不能只考慮一己之利,應該顧全大局,積極落實執行政府的節能汽車補貼政策,操作中不打折扣,不縮水。同時,有關管理部門則應加強汽車市場監管力度,嚴格查處不執行或變相執行政府補貼政策的經銷商,確保廣大消費者利益不受損害,還消費者一個健康、有序的車市環境。 記者 何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