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園”丑聞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披露內幕的是媒體記者,而非監管部門,這一次,如果不是“深喉”舉報,“晨園”的黑幕也不知何時才能揭曉。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感謝這位至今仍未浮出水面的“深喉”,不管他是良心發現的晨園“皮革奶”共犯,還是偶然發現“天機”的晨園員工,或者是晨園負責人事后誣蔑的那位“眼紅晨園業績的同行”。
今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司接到了一封匿名舉報信,信中稱,浙江金華晨園乳業有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一種 “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質,以提高產品蛋白質含量。3月5日,金華市質監局、蘭溪市質監局配合浙江省質監局對位于蘭溪市赤山湖綠色農莊內的這家乳制品企業進行突擊檢查,當場查獲3包20公斤裝無標簽白色粉末,經浙江省質監局鑒定為皮革水解蛋白粉。
3月18日,浙江省質監局抽樣檢測晨園乳業8個批次的含乳飲料成品、半成品,結果其中3批次成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之后,質監部門根據公司銷售出庫單緊急展開省內清查、省外協查,在浙江省的嘉善、海寧、龍游、諸暨四地檢測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的晨園乳業產品1298箱,并就地封存。此外,晨園乳業還從慈溪、諸暨等地還召回含乳飲料760箱,其中576箱檢測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晨園乳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根據相關部門的信息顯示,晨園乳業有限公司2001年7月正式開業,注冊資本230萬元,2005年3月取得乳制品(巴氏殺菌乳、酸乳)及飲料類(含乳飲料)生產許可證,2007年5月完成換證。
不過,據本刊記者調查,該公司主要生產的產品為“晨園”系列的含乳飲料,至于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情況,目前的證據顯示,最早可以追溯至2008年10月20日——監管部門從當天生產的含乳飲料中檢測出了這種皮革水解物。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與三鹿奶粉事件如出一轍,晨園乳業的負責人在事情剛敗露時仍然對前來采訪的媒體信誓旦旦,矢口否認添加過皮革水解蛋白。對于被舉報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晨園”的解釋是,該公司日生產能力70噸,年銷售額18 20萬元,在當地乳品行業中是排得上號的,可能是同行眼紅,設計誣陷。
為洗清嫌疑,這名負責人還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晨園乳業公司吸取同行教訓,采取了多種措施,比如購置了目前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FOSS120多功能全自動鮮奶檢測設備,加強對鮮奶質量的有效管理。這名負責人掩飾,3月5日,三級質監部門聯合突擊檢查,確有此事,但最終公司停業整頓是因為被發現臺賬不全等原因,與“皮革奶”無關。
拙劣的公關表演最終在鐵的事實面前被戳穿,晨園乳業自掘墳墓,被令停產,法定代表人毛建華與另兩個相關負責人張興才、龔卸春也被批準逮捕。
晨園乳業不過是一家規模不及百人的小企業,其名氣在金華也并非該企業負責人所標榜的那樣足以引起同行眼紅。不過,就是這樣一家此前并無名氣的小企業,在金華、浙江乃至全國乳業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尤其將金華乳業推向了嚴峻的考驗。
金華是我國南方地區為數不多的奶業基地之一,金華市奶牛乳品行業協會會長夏濟平談及晨園“皮革奶”事件很憤怒,他說,晨園只是一個個案,不能代表整個金華的乳企,但“皮革乳”的惡劣行徑已經令金華乳業的形象蒙羞。
在金華采訪期間,不少乳品企業抱怨,三鹿奶粉事件已經令全國乳業包括金華乳業在內遭受重創,晨園事件將他們這些無辜的企業再一次推向被動。夏濟平再三強調,“金華奶”是安全的,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金華市佳樂乳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浙江的乳業一半在金華,金華90%在佳樂,晨園只是生產含乳飲料的企業,并不能代表我們乳制品企業。我們佳樂從來都沒有添加過皮革水解蛋白!”
奶農是乳制品產業鏈的第一節,晨園事發后,金華的一些奶農也是憂心忡忡——奶賤傷農!
奶農馬小華說,他這幾天把報紙都翻爛了,看到“晨園”兩個字就緊張。對于金華奶農來說,三聚氰胺事件后,他們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鮮奶價格一路走低,去年每斤還能賣到1.25元,現在只有1.1元,是歷史最低位。“晨園這些人真是作孽啊,這個緊要關頭還要來敗壞金華奶的名聲。”
為消除不良影響,防止晨園事件連累金華乳業的復蘇,浙江省、金華市質監部門不斷強調,到目前為止,在奶粉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的企業只有晨園一家。浙江省質監局的相關人員解釋,三聚氰胺事件后,質監局等部門加強了對牛奶行業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沒想到還是有個別企業主懷著僥幸心理,違法生產,謀取利益。與此同時,浙江省內媒體也不斷呼吁外界理性看待晨園事件。
不過,屢受傷害的消費者們已成驚弓之鳥,我們不禁要問,“皮革奶”究竟是“晨園”的獨家秘方,還是又一個行業潛規則?
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后,該企業一員工說,“三鹿不過是擠破了中國奶粉業內的膿包”,后來各大知名奶制品企業如多米諾骨牌一樣被擊倒的事實,也證明此言非虛。
一言成讖,晨園或許與三鹿一樣,只是為病態的中國乳業提供了又一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