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夫山泉董事會秘書周力同時提出三大質疑,其中之一是懷疑“砒霜門”有幕后黑手推動;農夫山泉董事長鐘睒睒稱有“人證”證明海口市工商局事后曾放話“這個事件很嚴重,與三鹿事件相似,如不和工商搞好關系,就讓媒體曝光,企業就會倒閉”。近幾年,產品的安全問題深受世人困擾,我國已成為世界瓶裝水消費的第三大國。然而,瓶裝水真的就那么"干凈、健康"嗎?某飲料協會的權威人士也承認,在自來水源中添加礦化液,已是業內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一、先說瓶裝之中的水。去年下半年,網上一篇《×××:你的優質水源在哪里?》的文章,引發了對整個瓶裝水行業的信任危機。這家以做方便面起家的大牌企業坦率地承認,所謂的"優質水源"就是從水龍頭里流出的自來水,只不過是添加了"礦化液"。某飲料協會的權威人士也承認,在自來水源中添加礦化液,已是業內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在被稱為瓶裝水"水源門"事件發生后,全國各省市紛紛對瓶桶裝水的質量進行抽查,結果顯示,合格率多在75%~85%。而在今年二季度,據廣東省工商局對省內銷售瓶裝水的監測,瓶裝飲用水的合格率僅為34.8%。瓶裝水的安全程度實在令人堪憂。
二、再說瓶裝水的瓶子,多采用PET塑料。這種塑料質輕、透明、不易破碎,但有學者認為該材質會產生一種潛在致癌物"銻"。據德國科學家對全球 100多個知名品牌瓶裝水的調查,發現這些水放得越久,瓶里的銻釋出越多,半年就會增加一倍。在澳大利亞,長久放在車里的瓶裝水,已被認為是引發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瓶裝水瓶子的生產和消費,還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因為制瓶塑料提煉自石油,在人口僅3億多的美國,每年用于瓶裝水制瓶的原油就超過 150萬桶,相當于10萬輛車一年的用油量,還不算包裝、運輸等過程中產生的能源消耗。這樣算下來,有人說喝4瓶瓶裝水就相當于喝掉了一瓶石油。
三、由于裝水瓶的回收率很低,大部分空瓶子都成為污染環境的垃圾。如焚化,則產生諸如氯氣、含有重金屬的殘留物等有毒副產品;若掩埋,這些塑料瓶屬于非生物降解材料,需要1000年才能降解。
令人憂心的是,在瓶裝水日益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社會公敵",遭到越來越多的抵制時,瓶裝水在中國卻大行其道。當然,在我們的城市自來水大多數還不具備直接飲用條件下,瓶裝水的發展有它的必然性,但要控制它的發展,提倡少飲用,卻是必須的。
中國歷來有喝開水的傳統,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但燒開了再飲用,安全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只要是在家或辦公室等有條件的地方,都應提倡喝開水,這樣既節省開支、節約能源,又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于國于家于己都有利,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