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廣告詞通過電視等媒體的宣傳早已讓不少消費者所熟悉,更有一些消費者受此引導,在擔心自己身體“上火”時選擇購買王老吉飲用。時下,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清熱解暑的涼茶又成了大家青睞的飲料,王老吉或將迎來又一個旺銷高峰,但此時新浪博客上掛出的一條猛料如同那句廣告詞一樣,深深觸動了王老吉消費者們的神經,有人叫板王老吉———經常飲用反而加重了“熬夜上火”的病情。
王老吉與加重“熬夜上火”病情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嗎?中間是否另有隱情?消費者的叫板又能給涼茶業帶來什么啟示?各方代表對此眾說紛紜。
嘉賓評說
“王老吉的行為已經侵犯了我的健康權;此外,包裝上無警示的行為,還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擬狀告王老吉的消費者葉征潮
“夏枯草是否對人體有害,關鍵還是看含量。”
———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學術部總監王建國
“夏枯草……大量使用并不提倡,對于體質虛弱的人群來說,應該適量。”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教授林如平
“紅色罐裝王老吉是‘植物飲料’,已經獲得衛生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屬于普通食品。長期飲用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危害,也不需要在產品的外包裝上標注‘不適宜人群’”。
———王老吉的生產廠商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傳訊部余先生
“企業更應該注重產品性能的宣傳,它究竟適應哪些人食用,哪部分人要少喝,都應該告知消費者。”
———西南財經大學營銷學許教授
話題背景
消費者擬狀告王老吉
侵犯健康權
日前,新浪博客上掛出一條猛料,博主葉征潮通過個人博客對外宣布,將叫板飲料巨頭“王老吉”。在葉征潮的博客上,他對外公布了剛剛成稿的起訴狀。葉征潮在起訴狀上稱,他平時經常會熬夜加班,容易上火。去年6月初,他看到王老吉的廣告:“怕上火,喝王老吉……”于是,他每天買王老吉喝。后來,他感覺胃很痛,于是就去杭州市一家醫院做了胃鏡檢查,檢查結果為胃潰瘍。醫生分析認為,胃潰瘍與其經常喝“王老吉”這種飲料有一定的關系。熬夜上火屬“虛火”,飲用“王老吉”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會加重病情。
從醫院回家后,葉征潮細看了“王老吉”的外包裝,僅標明為食品飲料,根本沒注明“不適宜人群”;同時,也沒有標明過量飲用將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葉征潮說道:“王老吉的行為已經侵犯了我的健康權;此外,包裝上無警示的行為,還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為此,葉征潮將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責令王老吉生產廠家在產品包裝上標注警示說明,注明“不適宜人群”,并介紹過量飲用的危害結果。此外,還向葉征潮支付醫藥費人民幣一元。
觀點博弈
夏枯草等中草藥是否能加入涼茶
記者發現,葉征潮向王老吉討要說法的關鍵點在于,作為中草藥的夏枯草,能否被用到涼茶里讓廣大消費者飲用,消費者在喝過加入了夏枯草的涼茶后是否會產生副作用?針對這一觀點,消費者和專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反方:
夏枯草不能加入食品
夏枯草能導致不良反應
據了解,對王老吉配方的質疑,知名獨立學者方舟子在其博客里也對王老吉進行過點評。他稱,王老吉的配方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
“蛋花”不是指雞蛋,而是夾竹桃科植物緬梔的花,因其花瓣顏色內黃外白,類似雞蛋,故名。緬梔分泌的乳液有毒,其花的毒性不詳。
甘草的化學成分有糖皮質激素樣和雌激素樣作用,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癥、血壓升高、心律失常、過敏反應。
方舟子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成分是夏枯草。夏枯草據說在夏至后逐漸枯萎。中醫理論因此認為它生來有“純陽之氣”,所以才一遇陰氣即枯,所以就可以用它來“補厥陰血脈”。《神農本草經》將夏枯草歸為有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藥,而《本草綱目》則稱其“無毒”。但是有多項研究表明,夏枯草能導致不良反應。
王老吉非法添加中草藥而擬狀告王老吉的消費者葉征潮認為,“王老吉”涼茶主要成分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這九種配料里,有七種配料是中草藥。根據中醫學理論,雖是“藥食同源”,但,是藥三分毒,每種藥均有其獨特的性味與
歸經,而不同的人,體質也有陰陽、表里、虛實之分,如果食不對癥,容易產生副作用。而王老吉卻不但未在包裝
上對此予以說明,反而打著“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以清熱去火、老少皆宜的招牌,擴大其銷售市場。
同時,葉征潮稱,自己在相信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宣傳后,選擇了長期飲用王老吉,但結果是不但沒有達到清熱去火的效果,反而對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在王老吉的配料中的夏枯草不是我國《食品衛生法》允許加入食品中的藥物,而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中,也沒有將夏枯草列為可作為食品的藥材。可見,王老吉中非法添加了中草藥。
正方:
夏枯草對人體健康無害
少量添加夏枯草并無大礙作為國內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之一的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學術部總監王建國對王老吉有夏枯草的成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從藥理上說,夏枯草能夠抗病毒、清火。中藥大多都是生物合成的藥,來源于植物、動物,而人本身也是生物合成,因此,中藥對于人體來說,毒性非常小。
在不同地區、不同區域,人們因為生活習慣不一樣,有時甚至把中藥當成食物來食用,這都與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有關,而有的中藥也曾被人們當作食物,最后發現它有藥效,才又用來治療疾病。例如,四川人非常喜歡用黨參、當歸來燉湯,而黨參、當歸本來就屬于中藥范疇,另外,很多人喜歡吃折耳根,但是折耳根也是藥,具有清肺熱的藥效,“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王建國提到,針對中藥的特殊性,很多時候,用《國藥法典》來約束什么是中藥,什么是食品,顯得太古板,很多時候,《國藥法典》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藥效、適應人群等內容進行修訂。
王建國還提到,夏枯草是否對人體有害,關鍵還是看含量。既然廠家能夠用于生產,并且多數消費者在喝的時候并沒有出現問題,那么可見微乎其微,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大問題。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教授林如平也表示,夏枯草有清熱的作用,如果在飲料中少量添加,應該并無大礙。但同時他也提到,夏枯草在臨床上,還被用于治療乳腺病癥等,因此,大量使用并不提倡,對于體質虛弱的人群來說,應該適量。
王老吉是普通食品王老吉的生產廠商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傳訊部余先生,日前對此事的回應稱,其生產的紅色罐裝王老吉是“植物飲料”,已經獲得衛生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屬于普通食品。長期飲用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危害,也不需要在產品的外包裝上標注“不適宜人群”。
業界支招
涼茶可標注適宜人群
對葉征潮的遭遇,一些消費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酷愛喝王老吉的周女士指出,她在一所大學教書,嗓子最重要,平常上火就喜歡飲用王老吉。在得知葉征潮的遭遇,并仔細了解了王老吉的成分后,她也有些后怕。
而王建國也認為,雖說王老吉中的夏枯草含量可能非常少,但其畢竟是中藥,有一些藥效在里面,對于體質虛弱的人來說,有可能長期飲用對胃不好,因此,王老吉可以在包裝上標注一些提醒之類的語言。
西南財經大學營銷學許教授提到,一個產品要得到消費者的信賴,首先,應該從產品本身出發,向大家展示這個產品以什么來取得消費者的青睞。例如涼茶品牌,就可以從涼茶入手,告訴大家什么人適合喝涼茶,喝了涼茶對身體有什么益處。當大家對涼茶有一定認識后,再來推銷產品的品牌,這個過程中,企業更應該注重產品性能的宣傳,它究竟適應哪些人食用,哪部分人要少喝,都應該告之消費者。記者張晶讓我們用詼諧的語言、犀利的筆鋒、鮮明的觀點、自由的思想打造一個“聲音的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