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衛生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出公告,嚴禁在乳品標簽、標識和廣告中宣傳“無抗奶”的內容,并要求各乳品生產經營和餐飲企業停止“無抗奶”生產經營活動。自 2009年6月30日起,各有關監管部門對此開始依法查處。對此,煙臺各購物場所反應迅速,紛紛將無抗奶撤下柜臺,停止銷售。
“無抗奶”被撤下柜臺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銷售的標稱“無抗生素”液態奶、奶粉主要集中于光明、完達山及三元等品牌。衛生部、農業部等部門叫停無抗奶,煙臺各銷售市場反應迅速,無抗奶紛紛被撤下柜臺。
煙臺沃爾瑪公司事務部經理簡潔稱,超市已接到總公司的相關文件,要求對奶制品的商品標簽標識進行了自查自檢。近日,記者也專門走訪了市區振華、沃爾瑪、大潤發等市區多家大型超市,只有在振華商廈的購物超市結賬處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看見了還有3箱未出售的標志著“無抗生素”的某品牌液態奶。
大潤發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超市在前幾日已經下架了帶有“無抗”字樣的鮮奶。“其實,有無‘無抗’字樣包裝的奶都一樣,只要是上架流通了,都是質量過關的好奶。”這位工作人員介紹,也正是因為如此,因為有抗、無抗的字眼,不少人會認為沒有“無抗生素”包裝標志的鮮奶就是含有抗生素。她說:“這樣很容易混淆消費者的購買概念,對其它品牌牛奶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我們只看質量”
在連日的調查采訪中,記者發現,多數消費者并不是很關心牛奶包裝上有無“無抗”的字樣。
5 月11日上午,大潤發超市里,一位花甲老人給孫子買了一箱某品牌的鮮牛奶。當問及這位消費者為何不買同一品牌的“無抗奶”時,她回答說:“鮮奶肯定是要經過檢測合格才能上市的,有無標注‘無抗’的標志很重要嗎?”這位老人說,一直在給孫子購買這個品牌的鮮奶,根本就沒有注意過“無抗生素”的包裝標志。
在隨后調查的十余名消費者中,只有兩位消費者說以前確實只挑選“無抗生素”字樣的奶品購買。一位牛奶促銷員也說,顧客們來挑選牛奶,不論是液態奶還是奶粉,都是問過沒過保質期和有無價格上的優惠措施。“很少有人問是不是無抗生素的鮮奶。”一位做了六年某著名品牌的牛奶促銷員說道。(YMG記者 王鴻云)
[經濟茶座]少用“概念”忽悠人
如果我非常認真,非常嚴肅地告訴您“走路請邁腳”,您一定會罵我“腦袋進水”了。請先別嗔怒,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無抗奶”風波,就上演了一幕自欺欺人的長劇。
從 “無抗奶”概念的誕生到風行,從風行到叫停,足有七年歲月。“無抗奶”就是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奶生產的奶制品。乍一聽,這概念確實不錯。殊不知,“無抗” 應當是奶企的最低道德準則。換言之,“有抗”是不允許的,跟“走路請邁腳”一樣顯而易見,并不值得討論。而正是這樣一個“常識”卻“忽悠”了消費者整整七年。
有消息稱,一種叫β-內酰胺酶(解抗劑)的東西,可以用來掩蔽抗生素,冒充“無抗奶”。雖然,衛生部、農業部等六部門稱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導致他們聯合發出公告,嚴禁企業在乳品標簽、標志和廣告中宣傳“無抗奶”等內容。但,叫停的事實是不可動搖的。
從2002年初打出“無抗”牌的始作俑者,光明乳業在本次叫停面前“穩坐釣魚臺”,他們高調稱,沒有對標志含“無抗奶”字樣的產品進行下架封存處理的計劃。但表示從6月30日起,其全部產品將停止標注“無抗奶”字樣。
我無心評價光明乳業的行為,畢竟“有抗”、“無抗”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奶是否健康,而這方面,至少國家還未公布涉嫌名單。我想說的是,解抗劑的出現,正是迎合了“無抗奶”的誕生而降臨,真是“前有政策,后有對策”。而“無抗奶”本身又是企業最起碼的道德,所以,解抗劑不僅僅是“多此一舉”,而是“再次傷害 ”、“增加危險”。
一個“無抗奶”概念,惹了滿城風雨,還好,在煙臺的市場上,一些有“無抗奶”標志的奶品下架了,這是態度問題,也是誠信問題。
能否以“無抗奶”事件為借鑒為鏡子,多來幾次針對所謂的商場新概念,對種種充滿噱頭的企業宣傳,進行“大清理”、“大細究”呢?該換稱的換稱,該叫停的叫停。今天的自律,正是對明天的健康負責。(YMG記者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