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對湖北省五峰縣發生的工業甲醇勾兌生產假酒致4人死亡的事件進行了報道。記者從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部門了解到,2004年以來對散裝酒進行嚴管后,酒類管理系統內無查獲工業酒精勾兌生產毒酒的情況,不過散裝酒無證銷售情況依然存在。目前,主管部門正在研究散裝酒生產銷售方案,如要求定點銷售,使用固定器皿盛裝散裝酒等。
造假酒以次充好居多
廣東省酒類檢測中心副主任劉金發介紹,“散裝白酒多數在農村、城鄉結合部等地銷售,多數銷售條件比較簡易,比如采用作坊式生產、沿街叫賣等方式。”
據了解,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目前正在針對散裝酒研究新的管理辦法,例如采用固定器皿盛裝散裝酒,針對銷售點分散的情況,設置固定的銷售點等,“下一步將研究一整套生產、銷售的管理方案。”
留神參差不齊的液面
省酒類專賣管理局打假維權部部長張偉表示,現在查處的情況是以次充好的多,如用同樣是五糧液廠家出品的尖莊酒灌進五糧液的瓶子。尖莊酒是低端酒,市面上只賣5元。他指出,由于出自同一廠家,酒精度差不多,香型也相似,除非是經常喝的人,否則一般很難辨別。
張偉建議消費者,如果酒的外包裝如酒瓶、商標比較臟,有刮痕,就要特別注意,這很可能是通過回收酒瓶灌裝的假酒。另外,因為假酒多為人工灌裝,同一箱酒的酒液水平度會參差不齊,甚至相差很大,遇到這種情況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