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開始實行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對市民的餐桌有影響嗎?昨日凌晨,記者就蔬菜、肉類以及水產品供應情況,走訪了京城八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的新發地和大洋路后發現,由于“綠色通道”的開通,加上北京周邊貨源充足,肉類供應量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半;蔬菜供應量逐日攀升;鮮活水蝦,從集裝到卸貨,全程僅需4小時。
零時30分:新發地鮮肉量多價穩
零時30分,新發地肉類交易大廳一派繁忙景象。放眼望去,白花花的白條豬一排排地掛滿了大廳。來自全市各地的商販正在和廠家的銷售洽談價格,工人們則用平板車,將過秤后的白條豬運往銷售大廳。“今天定點屠宰場來了10家,已經入庫900多頭生豬,這兩天的供應量都在1000頭左右。”肉類交易大廳負責人劉福增介紹說,這里每天都有10多家指定的生豬屠宰企業運送鮮肉,最多的一天能供應1200多頭。
“剛好210公斤,下秤!”鮮肉零售商戶石英杰把過磅后的鮮肉用平板車送進了批發大廳。“不愁進不到貨,量多價穩。”忙碌的石英杰跟記者說。
新發地統計部門負責人劉通從電腦里調出一批數據給記者介紹:“供應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6%,相當于增加了近一半的量。”
“我們的供貨量還要增加,前兩天都在300頭左右,今天上了320頭。”北京鵬程食品分公司的銷售李燁說。
2時:蔬菜品種豐富數量大
凌晨2時,記者在新發地蔬菜批發區里看到,來自山東章丘的大蔥,河北張家口的生菜,遼寧錦州的土豆,京郊大興的西紅柿……品種豐富,貨色齊全。下面鋪著冰塊的香蔥,扎得花朵兒似的莧菜,搭在車箱四周好似綠色長發的豇豆……商販們拿出各自的絕招兜售著自家商品,吸引著摩肩接踵的采購人員。批發蔬菜的買家們,幾乎人手一個手電筒,亮白的光束在蔬菜堆上來回移動,挑選著自己滿意的貨品。
“進京沒問題,我們都有綠色通行證,”來自山東章丘市寧家埠鎮的張玉蘭大姐邊看秤邊說,“拉了5000公斤大蔥,昨天早上出發,今天凌晨趕來了,市場還免收了進場費,又為我們節省了一筆費用。”
“昨晚上10點就來了,拉了3000多斤生菜。”2時10分,蔬菜批發商丁先生,打開車廂門,拉根電線接上燈泡就開張了,“今天市場生菜來的量多。”丁先生每天都能在涿州和北京往返一趟。
劉通說:“今天新發地市場的蔬菜交易量大約為900萬公斤,連日來,蔬菜供應逐日攀升。”
4時40分,家住右安門的陶長滿開著小貨車來采購了。他開在小區里的蔬菜超市是面向上班族的。為了保證限行期間能照常進貨,他淘汰了用了4年的平板車,換了輛嶄新的小貨車。從蔬菜區到水果區,從海鮮大廳到鮮肉大廳,陶長滿的小貨車走過的地方,畫出了一張新發地采購地圖,上千公斤近50種貨品將車廂裝得滿滿的。
5時:大洋路鮮蝦活蹦亂跳
5時左右,4輛來自河北黃驊、山東濱州的水蝦車率先運抵大洋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海鮮區。等候多時的蝦販們秩序井然地在車前排起了隊伍,等候交易。打開車門,一只只基圍蝦在水中活蹦亂跳。
“今天的水蝦供應量在15噸左右,約占全市的80%。”海鮮區一名姓高的負責人介紹說,水蝦供應量一直保持平穩,價格比一個月前下降了近六成。這些鮮蝦主要產于河北黃驊、山東濱州、天津寧河以及唐海等地,為了保證京城市民吃上鮮活水蝦,從集裝到卸貨,全程僅需4個小時。
運送鮮活農產品車輛進京不受限制的措施已初步見到成效,高速路費、批發市場進場費以及停車費全部減免,“每輛車平均可節約成本500元。”在大洋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辦公室,副總經理喬建來對記者說。(記者楊曉斌 實習記者于麗爽 通訊員華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