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到寧夏 一路走來
20多年前,現任寧夏河源鎖陽酒廠總經理的劉忠祥,年紀還很小。那時河南老家的張弓酒廠買了村子的土地,他就進廠當工人,打渣、制曲磚、上料、入池、裝瓶,什么活都干過。從小工人一直干到管理層干部,酒廠的活都干遍了,誰也沒想到,這些積累會在多年后的危機轉產中一顯身手。
1983年,天性好動的他進入河南建筑公司,并在1984年被抽調到寧夏,在銀川組建了河南省建設廳駐寧夏辦事處,專管河南來寧夏的各地務工建筑隊人員。1991年,對寧夏有了一定感情的劉忠祥辭去河南建筑公司的職位,承包了石嘴山市大武口肉聯廠并出任廠長。1993年,又被石嘴山市工商局建筑公司請去任經理。1995年,被市委組織部聘任為寧夏東方實業總公司總經理。1997年,劉忠祥有了自己干的想法,于是辭了職,找出路,想主意。那時,山西陽泉市有個耐火材料廠是個有名的爛攤子,沒人管理。他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于是決定承包下來。在當時,生產鐵合金、活性炭、炭化硅的廠家很多,但寧夏還沒有一家生產耐火材料的工廠。他想,那就拿出3年時間來學技術,然后返回寧夏填補這個空白。結果他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掌握了耐火材料生產線的全部技術。劉忠祥又回到了第二故鄉寧夏,建立了隆湖福源耐火材料廠。那幾年耐火材料很火,石嘴山工業園區、大武口工業園區、海渤灣烏素圖工業園區的貨車,排隊來拉耐火材料,生意紅紅火火。
從山西包廠學技術到返回寧夏自己辦廠,劉忠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一條創業路,不僅為自己的人生譜寫新頁,更為寧夏地區活躍了耐火材料市場。這份沉穩、踏實不僅是他人生歷練中寶貴經驗的積累,更是他在寧夏落腳、發展的源泉。
危機尋契機 鎖陽助轉產
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2003年,就在耐火材料廠日進斗金的時候,星海湖工程涉及到湖區拆遷的問題。半年后,地處隆湖開發區的鐵合金、碳素廠、活性碳行業停爐了,耐火材料面臨積壓難銷的困境。劉忠祥沒有和其他私營老板一樣去拆遷辦爭取多得賠償,而是一個人轉遍十幾里的毛烏素沙漠尋找轉機。終于他發現在離陶樂一二公里的東沙窩有很多鎖陽。年少時在酒廠工作的經驗告訴他,這可是造酒的寶貝,自己完全可以憑借這個得天獨厚的“藥材”庫建一個補酒廠!接著,他又走遍了賊湖、廟廟湖等地,并看中了水源干凈、水質極好的高仁鎮泉水灣。同時他還了解到陶樂當地的大麥、小麥、豌豆、高粱都是沒污染的上等好糧,真是一個天生的酒廠!
說干就干,馬上轉產。劉忠祥籌集資金購地近20000平方米,作廠房、辦公、工人住宿所用。接著以最快的速度組建酒廠人馬并很快投入到建廠房、安裝機器等酒廠建設中。
心系鄉土 鎖陽傳情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鄉親……”劉忠祥離開河南老家已有20幾年了,這期間,經驗有了,錢也有了,但是他從未淡忘家鄉的一草一木。第二次創業中,在釀酒香泥池的選擇上,他堅信老家張弓酒廠的香泥池是最合適的選擇。于是他專程回河南帶回了張弓酒廠百年老池上的香泥和曲,聞著家鄉的味道,他的心踏實了。
當然,劉忠祥更沒有忘記的是寧夏的鄉情、寧夏陶樂的鎖陽、糧食和湖水滋養的河源鎖陽酒廠。他從附近生產隊聘用了近100個工人,解決了一部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還從六頃地、高仁鎮、鎮政府等地隨行就市收購糧食,并下訂單4150畝。他很愛惜這個小地方,就像他說的“人無我有,人嫌棄咱不嫌。陶樂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好,又有鎖陽,正是辦酒廠的好地方,俺當然求之不得了!”
現在的河源鎖陽酒廠生產的白酒已達到國家濃香型白酒優質標準,還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2007年6月,河源鎖陽廠跟隨《中國質量萬里行》駐寧夏市場調查中心參加第三屆跨國采購會展,在廣闊的平臺上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并與南京來的代理商達成了合作上的共識。
寧夏河源鎖陽酒廠的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就像心存鄉情的劉忠祥一樣,一步一步堅實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