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賈曉宏)衛生部昨天公布2006年十大食品衛生典型案件,北京蜀國演義餐廳福壽螺引發食源性疾病案名列其中。
2006年查處的十大食品衛生典型案件依次為:
江蘇吉廣發制售偽劣保健食品案。查獲75種非法制售的減肥類、改善性功能類食品計33件,貨值逾10萬元,其經營網絡涉及17個省、直轄市。
河北元氏縣興華食品廠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案。該廠涉嫌使用工業用保險粉漂白藕片。
河南周口市育新街西段育新冷庫無證銷售豬喉頭肉導致食物中毒案。該案中有63人食物中毒。
河北邯鄲市叢臺區海城街“玉蘭海鮮行”違法銷售用甲醛泡制的海鮮產品案。現場發現甲醛液體約200公斤,用甲醛浸泡過的毛肚、魷魚約130公斤。
四川綿竹萬興大酒店細菌性食物中毒案。該案中,有164位進餐者陸續出現食物中毒癥狀。
河南鄭州市北恒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唐舒寧玉葉山藥膠囊”違法加藥案。經檢查,膠囊中違法添加了“格列本脲”、“鹽酸二甲雙胍”等化學合成藥物。
浙江溫嶺市繁昌油脂廠劣質食用油案。查獲劣質成品豬油5.3噸,原料毛油37.6噸。
北京蜀國演義餐廳福壽螺引發食源性疾病案。該餐廳因廚師加工不當,未徹底加熱殺滅螺肉中存在的廣州管圓線蟲,造成138人患食源性疾病。
廣州市弘毅食品有限公司配送的課間餐造成中山大學附屬小學185名學生食物中毒案。主要原因是帶菌的食品加工用具未按規定進行嚴格清洗消毒并污染了食品。
保健食品違法添加化學合成藥物案。在全國食品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北京璽圃環球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蓬萊深奧生物科技研究所、嘉興三立生物制品開發中心、陜西利威爾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四個產品添加了化學合成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