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揭秘網絡“黑藥店”亂象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電(“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記者不斷接到群眾舉報,反映當前網絡“黑藥店”橫行,有的被藥監部門曝光數月后,仍堂而皇之地繼續經營,藥品安全堪憂。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計顯示,截至7月12日,我國經批準、可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網站只有27家。網絡“黑藥店”多如牛毛為哪般?一些知名網站因何為“黑藥店”大開方便之門?網上藥品交易如何有效監管?“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追蹤調查。
“黑心藥”公然在門戶網站“晝伏夜出”
隨便打開網頁,搜索“高血壓”“乙肝”等關鍵詞,會彈出許多賣藥網站或網店,其中一些門戶網站自覺不自覺地成為“推手”。
記者在某門戶網站首頁最右側看到多個賣藥廣告鏈接,點擊“精彩推薦”欄下的“風濕類風濕--最新醫訊”,彈出制作精美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附屬風濕骨病康復中心網站,稱中心匯集國內外專家,歷經8年耗資六千萬研制成功“全球唯一成功治療風濕類風濕的特效藥”風濕骨痛膠囊,該藥是“唯一通過國家藥監局批準治療風濕的中藥保護品種”“唯一入選國家中南海老干部療養中心的‘特供藥’”,每療程(30天)訂購價630元。為證明真實性,網站還提供了批準文號和“國家藥監局查詢”的鏈接。
點擊鏈接后,彈出的卻是一個假冒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藥品查詢的網頁,表面上看與官方網站相似,但實際上IP地址和網頁內容不同,其藥品批準文號歸安徽精方藥業所有。記者打電話向安徽精方藥業公司查證,對方表示這家網站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記者又找到北京協和醫學院,該學院黨委宣傳部有關人士答復:“學院沒有什么附屬風濕骨病康復中心,純屬冒牌。”
隨后記者點擊另一鏈接,進入“中國國際強直性脊柱炎科研部”網站,稱其聯合美國公司,研制成功“輝瑞·康肽素”,該產品由“英國國防部軍事科學醫學研究總院”等聯合推廣,“成功治愈200多萬例”,一療程(50天)價格為1180元。然而記者查證發現,其提供的“國家藥監局查詢”鏈接地址同樣系偽造。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網絡“黑藥店”一般是晝伏夜出,同一鏈接,白天點擊時為正常的健康網站,晚上則“現出原形”,到周末干脆“晝夜活動”。
記者發現,一些知名網站也存在類似問題。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的上海華氏大藥房公司電子商務部經理唐燕青直言不諱:“由于違法成本低、利潤大,未經批準就賣藥的網站比比皆是,極具欺騙性。”
為遏制網絡“黑藥店”泛濫,近年來相關部門不斷加大曝光、關閉力度,今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曝光30家發布虛假藥品信息、銷售假劣藥品的網站,但網絡“黑藥店”依然紅火。
7月26日,記者按被曝光的地址逐個登錄發現,仍有14家正常營業。一些網站發貨信息顯示,每天都有郵寄出去的藥品。在“中華痛風康復網”上,號稱“中國痛風康復工程唯一指定用藥”的假劣藥品“痛風克·通痹膠囊”仍在銷售。訂購熱線撥通后,一男士熱情地推銷,稱藥品為“國藥準字號”“可根治痛風”,原價1180元一個療程(一個月),現只需580元。
揭開網絡“黑藥店”背后的利益鏈
記者調查發現,“黑藥店”網站屢禁不絕原因在于違法成本低,一些網絡服務商和知名網站為逐利“推波助瀾”。
據悉,目前我國開辦網站,1元錢可注冊一個域名,租用3G容量的服務器空間一年費用不到300元,而賣假藥利潤巨大。
記者追蹤發現,網上“黑藥店”賣的風濕骨痛膠囊30天藥量價格為630元,其盜用批準文號的安徽精方藥業生產的風濕骨痛膠囊,30天藥量市場價僅為約200元。二者價格相差懸殊!
一些門戶網站疏于審查,或者默許“黑藥網站”鏈接,背后有何利益?
門戶網站負責北京地區廣告營銷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頁上方的文字鏈接,報價為每天2萬元,而右側的文字連接,報價為每天約1.5萬元,可7折優惠。當然,報價是針對一般客戶,但“黑藥網站”顯然鉆了空子。
近期,武漢警方查抄了3個制售假藥窩點,受害者達3000多人。其中,一家名為北京國際風濕骨病研究院網站上銷售的假藥,被包裝成能徹底根除風濕骨病的“神藥”,而搜索引擎服務商竟成其“幫手”。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互聯網用戶每點擊一次,假藥網站須向百度支付約12元,費用越多排名越靠前,這個團伙賣假藥總銷售額40多萬元,其中競價排名竟花了約30萬元。
除開辦網站外,網店也成為網上“黑心藥”銷售的重要渠道。在淘寶網開網店的蔣小姐向記者演示,可順利將假藥銷售信息在其網店發布。
“雖然有關部門審批要求嚴,但開一家網絡‘黑藥店’并不難。”正規網絡藥店“金象網”總經理牛征曌說,不法分子通過建網站或開網店形式,虛假宣傳并銷售假劣藥品,甚至為誘騙更多人上當,購買知名網站廣告鏈接或競價排名服務。
網上“黑藥店”危害大 政府監管需下“猛藥”
針對網絡“黑藥店”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打著醫療機構的旗號,利用消費者治愈疑難雜癥的迫切心情,用絕對的語言夸大療效,基本采取轉賬付費、郵遞寄藥的方式,無法面對面見到所謂的專家或者醫生,這些都是非法網站的特征。
“審批網站售藥資格時有一個前提,即必須具備實體藥店。”顏江瑛說,類似“XX糖尿病研究所”“XX高血壓防治醫院”“XX腫瘤治療研究機構”是不可能取得網上售藥資格的。消費者應該到經批準的合法網站購買藥品,并且是非處方藥。
對于仿冒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鏈接、“移花接木”藥品名稱和批準文號等做法,顏江瑛表示,消費者要高度警惕,網絡“黑藥店”提供的假鏈接地址,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的地址是不同的。
網絡“黑藥店”泛濫,藥品安全隱患多,導致危及百姓生命健康的事件時有發生,群眾呼吁有關部門加強專項治理,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
有關人士認為,網絡“黑藥店”發現難、查處難,主因還在于監管乏力。“當前政府相關部門監管責任不明確,部門和地區間缺乏協作打擊機制,難以合力實施重拳出擊。”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藥品市場監管處處長謝偉表示,“如果像‘網絡掃黃’那樣整治,網絡‘黑藥店’就會無處遁形。”
顏江瑛坦言,互聯網存在虛擬性,被查處的非法網站換一個名字可能又重新注冊,這是全世界打擊互聯網銷售假藥面臨的共同難題。她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對互聯網進行密切監測,一旦發現非法藥品網站,就及時向社會公布并移交相關部門。為加大打擊力度,目前已建立打擊制售假藥部際協調聯席會議制度。
“打擊網絡‘黑藥店’,必須規范和查處網絡服務商。”天津市法律專家潘強建議,政府部門在查處網絡“黑藥店”的同時,必須強化對門戶網站的審查責任追究,加大懲處力度,斬斷網上制售假藥的利益鏈條。(執筆記者劉元旭、李舒;參與記者葉建平、仇逸、黃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