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國家衛生部醫政司今天發布中國首個癌癥診療衛生行政條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0年版), 對腫瘤性疾病診療行為提出了具體要求。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在此間舉行發布會上稱,旨在提高腫瘤性疾病臨床診療水平,促進結直腸癌治療規范、科學化,有效降低病死率,控制診療費用不合理上漲的該規范,由衛生部組織全國40多位權威專家共同制訂,將作為衛生行政條例指導各級各類醫院結直腸癌診治,以保障病人在治療中獲益。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高危害消化道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120萬例;中國內地近年來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迅速,且發病年齡明顯提前。目前每年新發病例超過17萬,中位發病年齡為58歲,比歐美國家提前12至18年。
參與制定規范的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顧晉指出,由于結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多數患者往往出現癥狀后數周甚至數月后才到醫院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臨床約60%到70%的病人都是中晚期患者,早期發現率非常低。因此《規范》明確:確診為復發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時,應進行相關基因狀態檢測,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趙明鋼透露,為規范腫瘤性疾病診療行為,衛生部將陸續制定其他常見腫瘤性疾病診療規范并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同時建立常見腫瘤性疾病病例登記系統,開展腫瘤性疾病診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在全國選取部分腫瘤醫院、大型綜合醫院和縣醫院開展腫瘤規范化診療試點。
為將規范化診療機制推廣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部今天還為部分縣級醫院贈送了《結直腸癌診療規范》。
(責任編輯: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