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質量萬里行 雷玄
電影《阿甘正傳》的結尾有這么一個情節:阿甘坐在公園椅子上講了一句話。他說,人生就像一個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從玩具盲盒、化妝品盲盒,到文具盲盒、衣服盲盒、機票盲盒……盲盒經濟的營銷模式正在多個領域復制。
盲盒的雛形是日本發明的福袋和扭蛋,通過營造未知的神秘感和不確定性來刺激購買者的好奇心,眾多行業紛紛加入“盲盒+”的營銷隊列。最初,盲盒經濟就是通過營銷來吸引消費者,通過手辦公仔玩偶等“潮玩”吸引人的形象和“集齊”心理提高復購率。
阿里數據顯示,在天貓上每年為盲盒花費超過2萬元的消費者有20萬人,在二手交易市場閑魚上,2019年,42萬個消費者在平臺交易盲盒的最高溢價達39倍。根據Mob研究院發布的《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盲盒已經成為潮流玩具中受面最廣、熱度最高的品類,在未來5年,盲盒行業會進入其發展的“快車道”,預計在2024年盲盒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
但盲盒經濟大熱以后,各行各業紛紛入局,出現了不少行業亂象。頭部上市企業泡泡瑪特陷入質量不佳的風波,“機票盲盒”無法兌換影響出行,“寵物盲盒”引發道德危機,有小學生買盲盒文具成“癮”。
在監督機制方面,盲盒需要有制度保障。
今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提出盲盒隱藏概率可能影響消費者知情權,建議加快研究和推進盲盒市場規范的立法立規,建立和完善盲盒隱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監督機制。
有專家建議,或可借鑒日本盲盒規則,盒子上注明抽取概率。此外,日本的盲盒市場有相應的規定,比如,抽到稀有款的上限金額是多少,商家售賣的盲盒不可超過其上限。
在盲盒產品品類方面,盲盒需要劃定紅線。
2021年初,中消協就曾提示經營者銷售盲盒需要遵守行為規范,消費者要理性購買盲盒。近兩個月,中消協再次提醒謹慎購買機票盲盒,點名批判有違公序良俗的寵物盲盒的營銷形式。
5月初,有網友爆料,有商家打著售賣“寵物盲盒”的名義將活體寵物進行快遞,很多被裝在籠子里的寵物已經奄奄一息。
“盲盒”盯上了文具產品,在文成年人群體中“走紅”。
5月20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官網發布消息稱,針對“文具盲盒”可能給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帶來購買成癮、過度消費等不利影響,該局聯合市教育局從即日起至6月20日,重點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銷售“文具盲盒”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整治,將重點檢查、依法從嚴查處中小學、幼兒園周邊銷售無廠名、廠址等來源不明、無標準或產品合格證明等“三無”產品,未經CCC認證的列入CCC認證目錄的產品,價格違法等違法行為。
同時,強化銷售行為引導,與相關銷售者簽訂《銷售“文具盲盒”承諾書》,進一步規范“文具盲盒”經營行為,對購買“文具盲盒”的孩子進行消費提醒,避免誘發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過度消費。與教育部門、家長一起教育引導,采取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關于“文具盲盒”》,運用校園網站、微信平臺等宣傳載體,讓家長、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正確客觀看待“文具盲盒”,避免家長、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盲目購買、過度消費,引導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從文具的價格、質量、資源節約等方面做出理性選擇。
在盲盒市場,“Z世代”是主要的消費者,也就是95后是盲盒的重要消費用戶。盲盒就是一種“概率產品”,不少玩家稱,“就是享受拆包過癮的感覺”。當同類化的產品附著于盲盒,這種新鮮感就會很快過去,也會很快被其他新生事物吸引,涌向下一個風口。
所以,在引以為傲的營銷方式上,頭部商家可能需要“居安思危”,冷靜下來想想新出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在這些盲盒中,一旦消費者意識到買到的產品是“智商稅”,立刻會產生被騙的心理,最后只能是“一次購買”,不會再做“回頭客”,商家的長期利益也將難以維持。
未來,盲盒經濟能否健康長久發展,不僅需要商家順應市場需求,擴展品牌的拓展,更需要做好盲盒產品品質,還需要消費者更理智地看待盲盒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