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法尚韻 蘊情寄義
——魏傳忠書法作品賞析
毛澤東《七律·答友人》
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佛經語句
觀魏傳忠先生書法作品有感
□ 饒宗頤
在重商輕文的當下,我欣喜地看到有一批天賦好、造詣深、能破立、善標新的書壇新人,為略顯寂寥的書壇添薪加柴且使之活躍亮堂了許多,傳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
觀魏君作品及習書歷程,給我留下三點深刻印象。一乃重創新。魏君博覽善學、精鉆細研,食古能化,習書臨帖既能“入得去”,又能“出得來”,繼承中有發現、有創新,形成了自己重法尚韻、蘊情寄義的獨特風格。如其楷書受顏體法度嚴謹之影響,端莊中透著陽剛之美,君子之風躍然紙上;再如其狂草,其運墨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關系處理得當,且富于變化,或縱橫奔放,或行云流水,或蒼勁矯健,既有張旭草書的疏放癲狂,又有懷素的玄意揮灑,與其為人之灑脫磊落相合。二乃重恒心。魏君自幼隨父習字,后又師從名家,凡40余載。感其無論節氣是寒是暑,無論環境是順是逆,無論職位是落是升,皆能堅持每日習書,經年不輟,在浮躁急功之時下誠難能可貴也。三乃重潤身。魏君深諳“文以養德”之道理,身至高官且能重廉尚潔,其云與“習書靜心”不無關聯。憑籍潑墨臨池,一可消除平素公務勞頓之身倦,二可錘煉不為社會積習所染之品德,三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可謂受益良多,亦為吾輩所深省也。
(作者為我國文化名家、書畫大家)
名家評集
趙長青(中國書協駐會副主席)
傳忠先生工作之暇酷愛書法,其草書結體嚴謹、重骨力、求變化,用筆沉穩雄健,給人以凝重生辣、遒勁灑脫之美感。其大草榜書作品,注重筆法、墨法、章法之巧變,傳統經典與時代審美之融合,方整雄強、恣肆奔放、大氣磅礴而意趣盎然。
言恭達(中國書協副主席)
傳忠君幼承家訓,劬古好學。為官數十載,臨池不輟。潛心悟道,染翰寄懷。自云習書三昧——可修身養性,可載道育人,可厚誼惠友。大凡書家,與古為徒,師心為最。傳忠君魂鑄精誠,道求本色,二王入途,涉足漢魏,問津子昂旭素,所作行草,雋永跌宕,沉厚灑脫大氣充沛,意態自如,可謂:根之茂者實遂,膏之沃者光曄。
胡抗美(中國書協副主席)
傳忠先生近年對行草書用功頗勤,用心臨摹,努力在基本功上下真功夫。他的書法取法魏晉二王帖學一脈,立足傳統,不斷錘煉用筆與結體;章法處理能夠從宏觀整體出發,追求大氣勢的審美效果,相信傳忠先生的書法藝術之路越走越寬廣,從一個高度走向另一個高度。
葉培貴(中國書協理事、首師大教授)
傳忠先生之書,如其為人,以厚重沉著為表,而機智敏悟為里。筆墨有力,絕無綿軟之庸手;體段灑脫,時有出人意外之妙趣。于政務繁冗之暇,而沉潛若此,造詣若此,令人欽仰。